从《北京欢迎你》到《致敬勇士》 小柯:我用音乐与奥运对话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从《北京欢迎你》到《致敬勇士》 小柯:我用音乐与奥运对话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著名音乐人小柯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专访 。李翔摄
中新网北京1月30日电(李翔)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 , 近期北京冬奥组委公布了多首2022北京冬奥优秀歌曲 , 其中由创作2008年《北京欢迎你》的著名音乐人小柯再次操刀创作的《致敬勇士》成为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仪式推广歌曲 。对于为何时隔14年再次操刀创作奥运歌曲 , 日前 , 小柯接受了中新网采访人员的专访 。
采访人员:2008年的《北京欢迎你》成为了华人广为流传的一首奥运歌曲 , 您当时处于什么契机创作这首歌的?
小柯:其实我跟奥运歌曲的缘分是从2004年就开始了 , 当时北京广播电台找到我要做一张专辑《北京的声音》 , 我们录了很多北京有特色的声音 , 比如说鸽哨、早晨扫地的声音、唱戏的声音 , 还有在北京的名胜古迹采集的声音全都汇总到一起 。到2008年创作《北京欢迎你》的时候 , 这些声音素材就被用到了这首歌的开头部分 。
后来到2008年春节前后 , 北京奥组委的王平久找到我 , 告诉我要征集奥运推广歌曲 , 希望我能创作一首 。我问创作方向是什么 , 他说就写“北京欢迎你”这五个字 , 只提出了一个条件 , 那就是要求中国人民都爱唱 , 我刚开始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采访人员: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小柯:主要是众口难调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取向 , 中国这么大 , 有这么多人 , 大家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活背景和家庭背景 。思考许久之后 , 我觉得创作要从中国人共性出发 , 因为我相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是有民族共性的 , 是有血脉共性的 。
采访人员:当时看来很难完成的任务 , 现在看却成为了现实 , 老百姓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 , 现在又如何看待这首歌的成功?
小柯:现在看来很简单 , 就是它还是写成了我希望的样子 , 并且也达到了我的预期 。其实《北京欢迎你》这首歌在专业上是用纯五声调写的 , 而用五声调式写歌特别容易写成民族小调 。但我又不能把它写成民族小调 , 所以我在旋律上用了一些比较大胆的手段处理 , 才使得这首歌成为一个很大气的作品 。
在我理解 , 音乐作品其实就是你想说的话 , 我原来的一些具有文艺性的音乐作品 , 可能只是我对同学、同事和身边朋友说的话 , 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算是我跟所有人说了一次话 。
采访人员:2022年 , 北京又一次进入奥运时间 , 我们看到您再次为奥运创作了歌曲《致敬勇士》 , 这次又是什么契机为奥运写歌?
小柯:其实一开始我是打退堂鼓的 , 因为我觉得时代变了 , 相较于2008年已经过去快14年了 , 环境不一样了 , 听众也不一样了 , 甚至大家审美都不一样了 。
2008年那会儿奥组委征集了好多首歌 , 分门别类其实就是两类歌 , 一类类似于《hand in hand》 , 一类类似于《we are the champions》 , 因为这两种类型都是大伙印象中的体育歌曲的样子 , 后来甚至《hand in hand》的原始作者也来写了一首《forever friend》 。在我看来 , 大家是捂在那个圈子里了 , 因此我会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 我跳离固定思维 , 用另外一种完全的不同的方式去写 。
但今年的北京冬奥会我却从创作上自我限制很多 , 因为《北京欢迎你》这首歌已经有了 , 而且很多人也在模仿这个歌 , 那我该用什么方法跳出固定思维呢?
思考后 , 我想这一次奥运歌曲的创作 , 我干脆回归到一个纯体育歌曲的本质上来 , 不用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 用真情实感去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