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察国家发改委在长三角开建一新枢纽 点名安徽一地级市为中心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长三角又添一全国枢纽 , 这一次 , 一座安徽地级市成为新枢纽的焦点 。
近日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函复 , 同意在长三角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长三角枢纽”) 。长三角枢纽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 。
算力网络 , 乍听上去有些拗口 , 实际上与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新兴产业 , 都以算力为驱动引擎 , 算力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战略竞争新焦点 。除了长三角 , 全国还有三个算力网络枢纽 , 分别是京津冀、粤港澳和成渝地区 , “四驱合力” , 助推全国算力产业驶入快车道 。
在新兴产业“众星云集”的长三角 , 这一朝阳产业枢纽中心为何点名芜湖?长三角又将在算力产业大潮中扮演何种角色?
长三角观察国家发改委在长三角开建一新枢纽 点名安徽一地级市为中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什么是算力网络?它将开启怎样的时代?
远程医疗、智慧教育、无人驾驶、金融科技……各行各业日渐加快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 正在把我们推向“算力时代” 。
所谓算力 , 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计算能力 , 古代的口算心算 , 和现在的计算机服务器芯片高速运算 , 本质上都是对数据进行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处理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 , 算力通常指芯片中数字比特信息的运算处理能力 。
而算力网络 , 就是搭建一张可以连接算力的网络 , 让接入网络的需求侧可以共享网络中的所有算力供给(CPU、GPU、存储、软件等各种软硬件资源) 。举个例子 , 一家科技公司要处理一批数据 , 研发团队必须采购存储设备等硬件进行计算 , 如果项目失败了 , 这些硬件也就浪费了 。但如果有算力网络 , 公司就可以接入某个算力供应商的数据中心 , 按次付费 , 大大降低成本 。
因此 , 一张好用的算力网络 , 需要两大优质基础设施:一是供应方强悍的算力基础设施 , 二是大带宽、低时延、可调配的网络基础设施 , 让需求方在几百公里外 , 也可以享受无差别的服务 。
为了在新一轮算力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 我国正在加速推进这两项基础设施的布局 , 多项国家政策陆续发布 。2021年12月 ,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在“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方面 , 明确要求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 也是《规划》的一部分内容 。
长三角在算力网络布局中扮演何种角色?
这项宏大的工程 , 在顶层设计上 , 我国采取了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的策略 , 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的以网为中心的模式 , 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 , 构建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 。
具体的分工上 , 长三角等四个枢纽节点以及大型城市就相当于上文例子中提到的算力供应商 , 负责建设强悍的算力基础设施;而中西部地区和一些中小城市 , 就相当于需求方 , 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承载和服务能力 , 方便远距离也能享受中心城市和枢纽节点的优质服务 。
也因此 , 长三角和其他三个枢纽节点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其次 , 长三角枢纽还要带头提升服务质量和配套设施 , 便于“东数西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