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热播 时代需要有温度和深度的年代大剧

黑龙江龙网_原标题:时代需要有温度和深度的年代大剧
《人世间》热播 时代需要有温度和深度的年代大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几年 , 国产电视剧似乎进入了一个“小时代” , 10—30集左右的中短篇电视剧颇受欢迎 , 不少长篇电视剧也采用了系列剧、单元剧等形式 , 以迎合观众的“短平快”追剧需求 。盘点去年收视率和口碑俱佳的电视剧 , 除《觉醒年代》篇幅较长外 , 其他如《山海情》《功勋》《大江大河2》等都在40集以内 。今年春节前夕 , 一部58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同步播出 , 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 自开播以来一直稳居收视率和市占率榜首 。这就是由李路导演 , 王海鸰、王大鸥编剧 , 、、、主演的年代大剧《人世间》 。
《人世间》的热播表明 , 今天的观众并不是不喜欢看长剧、大剧 , 而是当下缺乏优秀的长剧、大剧 。正如长篇小说和电影长片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和电影创作水平的主要指标一样 , 长篇电视剧的数量和质量 , 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的电视剧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 。1958年 ,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 , 这是一部时长仅为20分钟的单本剧 , 且未留下影像资料 , 因此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剧是1981年问世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到1985年的《四世同堂》(28集) , 我国电视剧的篇幅显著增长 , 而1990年的《渴望》(50集)则开创了我国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先河 , 并且以90.78%的惊人收视率 , 创造了“万人空巷看《渴望》 , 举国皆谈刘慧芳”的奇观 , 成为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我国电视剧创作也由此开始走向繁荣 。
近30年来 , 我国电视剧产量增长迅速 , 已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 。质量常常是以数量为前提的 , 在为数甚巨的电视剧作品中 , 涌现出了一批精品佳作 , 而那些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被观众再三追看的经典作品 , 往往是长篇电视连续剧 , 如《三国演义》(84集 , 1994)《水浒传》(43集 , 1998)《雍正王朝》(44集 , 1999)《大宅门》(40集 , 2001)《康熙王朝》(46集 , 2001)《走向共和》(59集 , 2003)《汉武大帝》(58集 , 2005)《乔家大院》(45集 , 2006)《大明王朝1566》(46集 , 2007)《金婚》(50集 , 2007)《闯关东》(52集 , 2008)《甄嬛传》(76集 , 2011)《父母爱情》(44集 , 2014)《琅琊榜》(54集 , 2015)《平凡的世界》(56集 , 2015)《人民的名义》(52集 , 2017)《白鹿原》(77集 , 2017)《大江大河》(47集 , 2018)《觉醒年代》(43集 , 2021)等(以上未包括长篇电视系列剧 , 如《我爱我家》《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 。关于短篇、中篇、长篇电视剧的划分 , 迄今尚无统一标准 , 笔者根据我国电视剧作品总体状况 , 将40集设定为长篇电视剧的下限 。从以上不完全名单可以看出 , 长篇电视连续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电视剧创作所达到的水准 。
近年来 , 在诸多因素影响下 , “快餐文化”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时尚 , 读名著只读精缩本 , 看手机只看短视频 , 学知识只报速成班 , 很多人对需要花费时间成本、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和领悟的具有相当长度和深度的东西渐渐敬而远之 。在此背景下 , 电视剧的篇幅越来越短 , 也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不可否认 , “短平快”的确有它的长处 , 但如果大家一窝蜂地追求“短平快” , 那就有问题了 。试想一下 , 如果我们的古典小说只有“三言二拍”而没有四大名著 , 如果当今的影像作品只有短视频、微电影而缺少大电影 , 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当然 , 我们毋须排斥“短平快”的艺术 ,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长曲慢”的艺术 。在中短篇电视剧大行其道的当下 , 我们呼吁电视剧工作者们对长篇电视剧的创作给予更多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