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的舍得观:浴火重生的才叫凤凰

本文转自:凤凰网
她曾经因为神曲《忐忑》成功出圈 ,
也曾遭受不被理解的非议;
她曾经出走欧洲探寻民族音乐的新方向 ,
也在出名后定居云南 , 远离名利诱惑;
在新的起点上 , 她说想做一只凤凰自由地歌唱 ,
她就是中国新艺术音乐歌唱家龚琳娜 。
龚琳娜的舍得观:浴火重生的才叫凤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舍稳定 , 求突破:
龚琳娜的蜕变之路
龚琳娜从5岁起就与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 用她的话说就是“没有什么比让我唱歌更开心的事情” 。
带着对音乐与歌唱的热爱 , 龚琳娜加入了少年宫艺术团 , 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 此后顺利到中国音乐学院学习 。
随后 , 龚琳娜与先生老锣一起到了欧洲 , 她很快遇到了新的困难 , “一个中国歌手要来给西方人唱歌 , 人家不听 。”
那时 , 龚琳娜在一个小镇的音乐活动上给二三十个国外观众唱歌 , 她飙高音的唱法反而令观众后退 , 他们并不喜欢这样“刺耳”的音乐 。龚琳娜在国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 但是她从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
“我那时候没有想未来 , 我只想的是我现在要把眼前的这些歌唱好 , 要把这些观众留住 , 哪里有我的舞台我就去哪里 。”
龚琳娜的舍得观:浴火重生的才叫凤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通过不断实践 , 龚琳娜意识到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选择不同的歌曲 , 用不同的频率歌唱 。在观众较少的地方 , 人与人离得很近 , 龚琳娜就温柔地唱一首亲切的歌 。
等观众接受以后 , 她又会演唱有空灵感的教堂风格的歌曲 。随着观众对她越来越感兴趣 , 龚琳娜也会演唱别具特色的中国国乐 。
龚琳娜的邀约越来越多 , 她的舞台越来越来大 , 参加了越来越多的音乐节 , 也与当地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 , 甚至还曾将贵州的大白嗓乐团带到欧洲为观众展现传统的中国国乐 。
龚琳娜的舍得智慧是放下自我 。当她思考我能为观众带来什么的时候 , 也是龚琳娜的事业走向新方向的起点 。她舍弃的是老习惯、旧风格 , 得到的把新国乐唱给世界听 。舍得之间 , 舍的是孤芳自赏 , 得的是全新的艺术蜕变 。
龚琳娜的舍得观:浴火重生的才叫凤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舍浮华 , 求自然:
寻找中国国乐最优解
《忐忑》的火爆并不是龚琳娜第一次出名 , 事实上 , 早在大学毕业参加青歌赛时 , 龚琳娜就拥有过知名度 。
但两次出名的意义对龚琳娜却是不同的:“其实青歌赛出名以后 , 我是忐忑的 。因为没有自己的作品 , 没有自己的风格 。而《忐忑》出名以后 , 我很踏实 , 因为我自己可以制定我自己的飞行轨道 。”
出名后的龚琳娜也需要面对名利场中的挑战 。有人劝她尽快出《忐忑二》《忐忑三》 , 但龚琳娜并不希望通过重复《忐忑》为自己维持热度 , 而是把家从北京搬到了云南 。龚琳娜认为大理的生活非常有烟火气 , 她有时会给住所附近的动物唱歌 , 尝试把音乐、爱好、以及对自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
龚琳娜也积极在云南采风 , 她到白族大本曲传习所与当地人学习白族调 。大理的体验让龚琳娜懂得了“圆融”的内涵 , “幸福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你去努力来的 , 幸福就在你身边 , 就在蓝天白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