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的这家“隐形冠军”企业,让“工业味精”调味全国

本文转自:大河报
大河报·豫视频采访人员 侯冰玉
味精作为一种基础调味品 , 基本上在做什么菜时大家都会放一点 。在工业中 , 也有着像味精一样的东西 , 就是添加剂和变质剂 。在河南省禹州市 , 就有这么一家企业 , 在添加剂、变质剂、以及新材料上发力 , 成为了铸造行业上的“隐形冠军” 。
禹州的这家“隐形冠军”企业,让“工业味精”调味全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月20日 , 采访人员跟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集中采访团队的步伐 , 来到了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利来”) 。刚一走进工厂 , 采访人员就见一大卡车的包芯线正在往厂外运输 , 这也是恒利来的主要产品之一 。据介绍 , 恒利来主要产品有球化剂、孕育剂、包芯线、发热保温冒口套、绿色智能喂线处理装备等改性新材料 , 广泛应用于中国中车、一汽铸造集团、安徽神剑、陕汽集团、东风铸造等高铁、航空、风电、军工、汽车、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铸件的生产 。主要产品在全国行业市场占有率达15.3% , 位列国内前三 , 省内第一 。
2020年 , 恒利来销售额达2.84亿元 , 2021年实现销售额4.32亿元 , 2022年初 , 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 , 但恒利来依然实现了第一季度“开门红” , 1-2月份销售额已达6200万元 。目前 , 该公司销售订单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恒利来常务副总闫启栋表示 , 自2000年创业以来 , 恒利来长期与中国工程院单忠德院士团队、郑州大学孙玉福教授团队、西安理工大学袁森教授团队、名古屋大学樱井市藏教授团队等国内外10所科研院校开展行业最新领域产学研合作 , 对行业的难点、痛点梳理分析 , 以高质量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将科技成果落地 。
以包芯线产品为例 , 该公司积极与西安理工大学徐锦锋教授团队合作 , 开展《铸造用球化包芯线项目》试验 , 历时3年收集了上万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 针对性地对客户提出改善建议 。不但给客户提供了精准的服务 , 公司也取得年1万吨包芯线产量、全国第一的市场份额 。
几年来 , 借助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东风 , 该公司前后起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拥有发明专利5项 , 实用性专利100项 , 软件著作30项 , 科技成果鉴定2项 , 完成许昌市重大科技专项20项、建成了河南省三大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 。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铸造用包芯线生产基地”、“许昌市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等荣誉称号 。
此外 , 该公司通过研发“铁液云服务平台”配套企业模块化的绿色智能喂线装备 , 打通了工艺自动化、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 , 该装备共计为八十余家亿元以上规模的客户节省成本约2亿元 。
【禹州的这家“隐形冠军”企业,让“工业味精”调味全国】“未来 , 我们将不断拓宽业务增长方式 , 提升公司盈利增长能力 , 争取2025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0亿元、利润1亿元的良好局面 。”闫启栋这样告诉采访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