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的云转播到底是什么?( 二 )


不仅如此 , 云转播的性能比卫星转播更优 , 正常情况下 , 云转播的带宽比卫星带宽高出一个量级 , 从Mbps/s提升至Gbps/s , 极端情况下 , 甚至可扩容至TB级别 , 相当于用一秒钟传输完500部高清电影 。北京冬奥会正在通过“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 , 带来6000小时精彩内容 。
组织奥运会这样一个庞大的赛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奥运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夏季和冬季) , 每次在不同国家城市 , 需要花费1-2年时间搭建场馆、转播中心等设施 , 在赛事结束后 , 需要将大部分设备拆除 , 例如在每次不同国家 , 不同的转播中心重新开始搭建 。这是一项周而复始的工作 , 也是奥运会特性带来的一项难题 。
此外 , 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组织工作 , 涉及到各国运动员、工作人员、疫情工作、志愿者团队、新闻媒体、外交官员、转播技术工作人员、餐饮住宿等等复杂的流程安排 。2016年 , 当里约奥运会结束后 , 包括奥运技术架构在内的整个奥运系统向云上迁移 , 被国际奥委会视为技术趋势的重点方向 。
首先 , 云计算能够帮助解决重复搭建的难题 。将奥运技术所需的IT基础设施、转播硬件放在“云端” 。开赛前 , 在云端部署即可 , 无需再搭建数据中心;比赛后 , 云端资源即刻可以释放 , 再为其他工作提供支持 。上云之后 , 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 , 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
其次 , 这一次的核心系统全面“上云” , 就是借助5G信号的全面覆盖 , 把30多个信息系统全部搬到云上 , 包括了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 , 它将大大提高协作办公和运行效率 , 同时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 , 实现了统一门户、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 。
在云上 , 奥运可以通过更多技术手段呈现在观众面前 。奥运通过AI、AR、3D建模等新技术 , 可以让这一“自由”成为现实 。以北京冬奥会上采用的“子弹时间”为例 , 这种通过几十路高清摄像头拍摄、再传输上云 , 在云端合成360度自由观看效果的特效式转播效果 , 就是通过云和AI算法、3D建模的结合实现的 。
电影《骇客帝国》中 , 子弹射向主人公尼奥 , 在即将射中时 , 画面切换成慢镜头 , 尼奥仰身一跃躲过所有子弹 , 画面中时间变得极其缓慢 , 围绕子弹旋转360度 , 为观众开启了上帝视角 。这个特效当年花费了数月 , 今天 , 这种特效在云端只需几十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 , 可以直接呈现到比赛直播和随即的回放环节中 。
不仅如此 , 虚拟转播车、云上发布会、云上加油、百年奥运影像上云、运动员穿梭门、运动员轨迹追踪等等黑科技都已在云端呈现 , 可以说云计算为奥运带来的巨大的改变 。
更绿色的奥运
奥运的科技应用越多 , 那么它对计算、数据以及网络的需求量也越大 , 过去 , 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 , 并在赛事短暂使用后拆除 , 上云之后 , 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 , 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
奥运“云”则摆脱了传统IT机房 , 选择更加科技、绿色的数据中心作为支撑 。2018年 , 北京冬奥组委与阿里云在张北联合揭牌北京冬奥云数据中心 , 在随后几年冬奥云所使用的数据中心逐渐完成针对主数据中心云安全设计 , 到2021年 , 奥运信息管理和分发、运动会管理、组织协同等核心系统开始上云部署 , 实现云端线上运行 。
此次冬奥会采用的阿里数据中心可容纳十万台服务器 , 总面积约为13.3万平方米 , 机柜总量约4000架 , 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 此数据中心的年均电能使用效率(PUE)为1.19 , 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 , 电源使用效率)是衡量数据中心电力能源利用率的国际通用指标 , 越接近1表示数据中心对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