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的云转播到底是什么?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在2月20日正式落下帷幕 , 这次冰雪盛会上不仅有像谷爱凌、苏翊鸣、任子威、武大靖这样为中国出征 , 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竞技运动员 , 也有着不少有着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奥运“黑科技”在会场中大放异彩 。
其中为人熟知的有开幕式中广泛应用的高清显示系统、为国家短道速滑队保障护航的“猎豹”高速摄像机拍摄的4K高清视频、清晰复现谷爱凌在空中转体四圈半的“3D+AI”技术以及在奥运村中为一众运动员们所喜爱的智能餐饮机器人、无人车、智能床、防疫机器人等等 。
除了上述大众能够直接看见、碰触的各项新技术 , 也有一些隐藏在幕后的高科技在此次冬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不管是4K高清视频的传输 , 还是3D在数据采集、处理 , 又或是奥运村中各类智能设施的数据传输 , 它们实际应用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对云资源的需求 , 可以说 , 这些相对显眼的技术背后还有一套扮演基础设施角色的云技术 。
“我们正在北京创造历史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 ,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 冬奥会把运营所需的核心系统全面上云 , 并用云计算为冬奥会向全球转播提供支持 。他指出 , 阿里巴巴在奥运会的数字化转型中 ,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阿里云的技术 , 为奥运留下了一套全新的标准 。
北京冬奥会上的云转播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奥委会主席巴赫与阿里巴巴CEO张勇在CloudME接受采访
巴赫所说的“奥运上云”对大众来说仍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 除了为“猎豹”4K高清视频的传输、3D数据采集、建模提供云资源外 , “云”在奥运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巴赫又为何称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更科技的奥运
奥运和科技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密切过 , 当运动员们在奥运赛场上挑战人类极限时 , 奥运也在刷新人类社会科技创新的应用 。
1897年 , 发明家马可尼实现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信 , 并建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 , 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 , 到1906年时马可尼已实现了近10000公里的无线电通信 , 这也意味着世界范围性的无线广播传输成为可能 , 人类进入了无线电时代 , 在1924年的法国巴黎 , 无线广播首次进入奥运会 。
此后 , 科技走进奥运的历程再也没有中断过 。1936年 , 德国柏林奥运会首次实现了部分赛事的电视实况转播 , 1964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上 , 人类首次实现了奥运赛事的电视卫星实况转播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 , 不仅全球性的赛事云上转播成为现实 , 而且奥运核心系统100%上云的历史性工程也已完成 。
云转播取代卫星转播是必然的 。传统转播中 , 各国持权转播电视台需要前往比赛国家报道 , 将15吨乃至更重的转播车、采编设备跨海运送 , 派大量技术运维和编辑人员与报道采访人员一起 , 前往奥运现场 。而在转播云支持下 , 许多设备可以迁移上云 , 不必再运输 , 技术与编辑人员也可远程工作 , 即使无人前往现场 , 也能完成奥运转播 。
北京冬奥会上的云转播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云工程师在冬奥会现场调试设备
2018年 , 为奥运提供赛事画面信号和转播服务的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 , 与阿里云合作开发奥林匹克转播云OBSCloud 。让奥运转播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 , 基于全球云基础设施 , 赛事画面也能传输到全球 。东京奥运会上有超过9500小时的赛事内容通过转播云向全球转播方分发 , 比2016年里约奥运会增加约30% , 现场的广播人员减少了约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