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能量传输 ——外星&地球科技大比拼

本文转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好吧 , 我承认我是标题党 。本人既不认识外星人也不知道外星人的科技是啥样 , 那怎么比拼呢?先讲个故事 。童子军队员埃迪在祖母家的农场过暑假 。一天晚上 , 一个外星飞船降落在苹果园里 , 埃迪和外星少年马蒂成了朋友 。马蒂来自太阳系以外的马蒂尼星 , 为了成为一名科学探险者 , 他来到地球考察 。马蒂的随身装备和飞船都靠“Z金属线”来补充能量 , 这种外星材料能在真空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可是马蒂一时疏忽 , “Z金属线”被农场里的动物丢进小溪 , 遇水失去了能量 。马蒂呼救后 , 马蒂尼星用无线能量传输为“Z金属线”补充了能量 , 这位外星少年才得以安全返航 。
故事出自《苹果树下的宇宙飞船》 , 一部平淡的儿童科幻小说 , 却描绘了外星人骨灰级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从太阳系以外的一颗星球 , 把能量定向传送给一艘停在地球上的宇宙飞船 , 功率大到能让飞船飞出太阳系 , 返回母星 。这种技术绝对是阳春白雪 , 高大上 。那地球人的技术呢?
【无线能量传输 ——外星&地球科技大比拼】无线能量传输 ——外星&地球科技大比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 8 9 9 年1 2 月 ,特斯拉在他位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
我们从电动牙刷说起 。电动牙刷的动力来自手柄里的充电电池 , 充电的时候把牙刷立在底座上就行 , 手柄上没有电源插孔 , 手柄和底座之间也没有电源连线 。这就是最简单的无线能量传输 , 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底座和手柄里各有一个线圈 。当底座线圈接通交流电时 , 线圈的垂直方向会产生交变磁场 , 磁场穿过手柄线圈 , 并在线圈里产生感生电动势 , 经过整流之后为手柄里的电池充电 。同样的原理也用在许多无线充电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里 , 而且还被用于植入人体的医疗器件——无线充电比开刀接电线可方便多了 。
插一段历史 , 是谁最早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无线传送能量的呢?提示一下 , 他的姓氏被用作磁场单位 , 而且一家制造电动跑车的公司就以他的姓氏命名 。这位大牛就是尼古拉·特斯拉 。早在19世纪末 , 他就开始研究利用电磁感应定律来无线传递能量 。在一系列成功的无线传输演示后 , 他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设想 , 要与正在尝试无线电报的马可尼竞争 。他计划建造一座沃登克利弗塔(也被称为特斯拉塔) , 不但可以在纽约和伦敦之间传送信息 , 还能无线输送电能 。1901年 , 他忽悠银行家约翰·摩根投资15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在长岛建塔 。结果 , 钱花光了 , 这座57米高的塔还没开始运行 , 竞争对手马可尼就已经成功 。摩根拒绝继续资助 , 特斯拉虎落平阳 , 无奈放弃 , 塔被拆除还债 。有意思的是 , 特斯拉未能成功的实验居然还被后人用来牵强附会地解释通古斯大爆炸 。
言归正传 ,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 两个线圈必须靠得很近 , 也就是说设备要紧贴充电器 。有远一点儿的吗?当然有 。2007年 ,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验证了利用磁共振原理无线传输能量的可行性 。他和合作者用充电线圈点亮了2米开外的60瓦灯泡 。当时 , 他小声嘀咕了一句:“其实还是特斯拉的振荡变压器最先利用共振来无线传递能量 。”这位教授随后创办了WiTricity公司 , 研发推广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做到用一个充电器给多个手机或平板电脑同时充电 , 手机的放置也可以随心所欲 , 横着、竖着甚至立着都没问题 。磁共振无线充电还有一个重要用途——给电动或者混合动力的汽车充电 。想象一下 , 您开着电动轿车回家 , 进车库停好 , 埋在地下的线圈就自动和车底盘上的线圈进行识别 , 然后开始充电 , 根本不用费事插电线 , 给邻居演示一下 , 肯定能引起羡慕嫉妒恨 。高通公司成功进行了真车实验 。一家叫Plugless的公司早已经开售汽车无线充电配件 , 不过这家公司并没有透露具体用到什么技术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教授格兰特·乔维奇和约翰·鲍埃斯提出了更科幻的动态充电设想:在公路下面埋设很多充电线圈 , 这样车就可以边走边充电 。既然随时在充电 , 那么车上的电池就不需要很大 , 节省了空间和重量 。不过 , 想想看 , 整条公路都要挖坑埋线圈 , 肯定需要大笔砸钱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