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宇宙望远镜

本文转自: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为什么一颗恒星看起来在四个不同的地方、四个不同的时间发生了爆炸?
一组天文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 , 他们目睹了一颗遥远的恒星在四个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爆炸成一颗超新星 。在量子物理学的思想实验中 , 盒子里的猫可以被认定为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 但这些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并不是宇宙版的“薛定谔的猫” 。大约90亿年前 , 有一颗恒星爆发形成超新星 。该恒星爆炸发出的光在到达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前 , 要经过位于望远镜视野近景的一个星系团 。当然 , “近景”是一个相对概念 , 因为这个星系团距地球大约50亿光年 , 而这颗超新星与地球的距离几乎是这一距离的2倍 。星系团通过引力透镜效应 , 扭曲并放大了超新星爆发的光线 , 产生了“爱因斯坦十字” , 即四个点围绕近景星系团的明亮中心 , 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超新星分裂影像 。
虽然“爱因斯坦十字”是根据广义相对论预测出来的 , 爱因斯坦也是第一个在科学文献中阐述该十字的人 , 但实际上 , 这件事跟他的关系并不大 。1936年 , 爱因斯坦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恒星通过引力场偏折光线的类透镜行为》的论文 。在论文的开篇 , 他写道:“前段时间 , R.W.曼德尔来拜访我 , 并让我将一点计算的结果发表出来 。这个所谓的‘一点计算’是在他的请求下做出的 , 这篇短文满足了他的愿望 。”曼德尔是捷克工程师、业余科学家 。有一天 , 他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 请求爱因斯坦写一篇有关引力透镜效应概念的文章 , 而且曼德尔事先已经对此有了一些想法 。
根据科学史家余尔根·雷恩和蒂尔曼·索尔对这个小插曲的记述 , 曼德尔就是一个“狂想家” 。他认为 , 引力透镜通过某种方式将宇宙射线聚焦到地球 , 可能造成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 。那次会面之后 , 爱因斯坦写信给他 , 说:“你对这种现象的奇特猜想只会让你沦为理性天文学家的笑料 。”然而 , 最后 , 爱因斯坦还是心软了 , 尽管他对这个猜想明显没有太大的热情 。在写给《科学》 杂志的投稿信中 , 爱因斯坦把他提交的那篇论文称为“一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 , 是曼德尔先生逼着我挤出来的” 。他还补充说 , 这篇论文“没什么价值 , 但会令那个可怜的家伙高兴” 。他还在论文中专门指出 , 虽然公式证明了引力透镜理论 , 但在现实世界里“没有机会观察到这一现象” 。根据他的计算 , 两颗恒星精确对齐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 。
爱因斯坦最后一部分的说法是正确的 , 但他并没有考虑到更大、更亮的天体——超新星、整个星系或星系团——排成一线的概率更高 。即使他考虑到了 , 那个时代的望远镜也不可能发现这一现象 。直到1979年 , 英国和美国的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双类星体 , 该星体是某个星系中耀眼的星系核 , 距离地球约140亿光年 。其影像被一个叫作YGKOWG1的星系一分为二 。结果证明 , 爱因斯坦对引力透镜理论价值的判断是错误的 。事实上 , 这种效应自发现双类星体后的几十年里 , 已被证明是天文学家的有力工具 。引力透镜效应就如同一架天然望远镜 , 将遥远的天体放大 , 使得地球人能观测到它们 。
爱因斯坦的宇宙望远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爱因斯坦的宇宙望远镜】爱因斯坦十字 , 或称爱因斯坦十字架 , 位于飞马座内(赤经:2 2h4 0m3 1s , 赤纬:+ 0 3 ° 2 1 ′ 3 0 . 3 ″) , 是引力透镜效应最著名的例证之一 。它包括较远处一个类星体的四重影像 , 以及较近处一个前景星系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