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与时间赛跑 打造移动生命支持系统

本文转自:人民网
点击进入《人民冰雪 冰雪科技谈》专题
安全是重大体育赛事必须坚守的底线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 , 冬奥会项目危险性更高 , 发生伤情一般更为急重 , 因此 , 构建应急医疗体系 , 形成应急医学保障能力 , 对筑牢冬奥会安全防线至关重要 。以5G、AI、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 , 为创新应急医学保障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 也为实现“科技冬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近日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奥会应急医学保障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黎檀实教授做客《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 , 介绍如何打造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冬奥会应急医疗保障体系 。
在谈到冬奥会应急医学保障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都进行了哪些研究时 , 黎檀实表示 , 在冬奥会当中首先要深入研究可能面临的是应急事件还是突发事件 。根据特征要建立预测的预警模型 , 预测事件本身会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哪些影响 。此时 , 就需要建立伤情评估的智能评估系统 。第二 , 针对整个医学救援的指挥调度系统 , 研究在5G条件下能够进行哪些优化 , 实现全流程、可视化、无缝隙的管理和调度 , 这一点对于提高整个救援的效率非常重要 。第三 , 在前两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 , 进行总体的保障方案和标准的制定 。第四 , 进行相关设备的研发 。第五 , 把前四方面研究的成果 , 以及冬奥会保障当中实际的要素结合起来 , 形成成果 , 快速地转化 , 打造冬奥会应急应用的示范平台 。
“在老百姓眼里 , ‘快速’就是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 ‘快速’就是时效救治 。我们通过远程医疗系统 , 从感知可穿戴设备快速地采集数据 , 传递到一个指挥平台上 , 把最好的医疗资源送到现场 , 提高了救治的质量 , 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对于救治的关键性作用 。另外 , 由于从现场转运到医院需要一个过程 , 我们在现场预置救治设备 , 使设备小型化、便携化 , 有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极寒的条件下 , 确保它能工作 。通过‘科技冬奥’ , 把这些项目的实施落实到现场救援当中 。”黎檀实表示 , 一方面 , 关注这种体系的能力建设 , 聚焦集成创新 。单一的技术在救人方面无法体现出整体的效果 。所以 , 从设备研发方面 , 把呼吸、循环、生命支持的这些手段进行系统性的梳理 , 形成一个集成的成果应用到冬奥当中 。另一方面 , 致力于把先进的体系性设备结合起来 , 统筹服务冬奥 。通过可穿戴设备和北斗系统 , 可以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下精准定位任何一个人 。此外 , 总结经验集合设备 , 打造移动生命支持系统 , 以便在现场就能实施高级的生命支持 。
在5G、AI条件下创新应急模式 , 是通过“科技冬奥”这个项目进行的初步尝试 , 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通过新的技术创立新的模式 , 研发装备器材 , 进行体系化建设 , 这个总体思路和成果都会对国家今后开展重大的应急医学保障 , 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的模板 。(刘佳)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与时间赛跑 打造移动生命支持系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与时间赛跑 打造移动生命支持系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往期目录: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冰雪大跳台——最惊险的舞台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水立方变冰立方 全球第一座双奥场馆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