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电子病历全国共享”加加速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给“电子病历全国共享”加加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日前 , 国家卫健委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的建议》时表示 , 正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信息标准体系 , 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
就医需求历来是社会高度关切 , 就医体验关涉甚广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 , 人们问诊的“标配”就是各家医院的纸质病历 , 这也带来了不大不小的烦恼 。一来某些手写病历“字迹潦草 , 犹如天书” , 影响患者阅读理解;二来纸质的诊疗结果、治疗方案等不好保存、难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 即便没有遗失此后每次带来带去也很麻烦;三则 , 医疗信息彼此不通 , 难免需要进行重复检查 , 浪费医疗资源也“多花钱”“不方便” 。着眼上述痛点 , 电子病历全国共享 , 不仅能为患者建立详实准确的“健康档案” , 极大提升就医体验;且长远看 , 挖掘电子病历这个健康数据库“富矿” , 也有望推动医学进步 , 带来精准分诊、健康预警等更为丰富智能的应用场景 。
【给“电子病历全国共享”加加速】“电子病历全国共享”的呼声早已有之 , 但推进现状却不尽人意 。目前 , 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了“从纸质到电子” , 但信息共享基本局限于个别城市的“内部范围” 。究其原因 , 从医院方面来看 , 不少都受制于传统利益藩篱 , 缺乏主动分享用户信息的动力;同时在一些患者看来 , 个人病历是极其重要的隐私 , 如若大范围共享 , 谁来规范管理、有无泄漏风险 , 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显然 , 推动电子病历全国共享 , 不是“卡”在基础的技术手段上 , 而是在上层规则的构建上 。在这个意义上 , 此番卫健委“正在研究”的表态 , 释放出进程加速的信号 , 值得各方期待 。
信息时代 , 数据互联互通是大势 , “电子病历全国共享”是利民好事 , 也确实是一件难事 。以美国为例 , 尽管电子病历的使用已有约二十年历史 , 政府也制定了互联互通的办法 , 但执行上仍遭遇着“系统缺乏整合、缺乏互操作性”等诟病 。而中国虽在电子病历上是后来者 , 但在医疗体系、体制组织、前期探索等方面的优势 , 都可能成为破解难题的“加分项” 。这些年 , 在搭建统一挂号系统、推动医疗结果互认、扩大医联体等方面我们都积累了一定经验 ,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 期待相关方面着眼长远、迎难而上 , 兼顾信息安全与就医便利 , 早日拿出电子病历全国共享的“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