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被送入太空 未来海南获取空间信息将更具主动性
本文转自:北青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27日消息(采访人员 张宏波)“过去是别人拍什么 , 我们接收什么 , 没有主动性可言 , 有了自己的卫星后 , 我们想要什么数据 , 就拍什么 。”长征八号第二发火箭在文昌发射升空后 , 杨天梁激动不已 , 像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即将奔赴远方 , 既欣慰又充满期待 。
此次发射的长征八号火箭搭载了“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海南一号”01星、02星以及“文昌一号”01星、02星 , 作为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执行院长、“海南卫星星座”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 , 杨天梁为项目付出了四年多的心血 , 如今总算升空了 。让杨天梁期待的是未来 , 通过这四颗卫星的组网观测 , 将一改以往海南在获取空间信息方面的被动局面 , 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的主动性 , 有效服务于海洋保护、渔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 , 真正实现“海南造 , 海南发 , 海南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天梁介绍海南一号一期四颗光学星情况 。采访人员 张宏波 摄
背景与建造:改变海南获取空间信息被动局面 为企业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
从几年前开始 , 杨天梁及相关专家学者就一直在思考海南商业航天的发展路径 。2017年 , 杨天梁及团队向海南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专报 , 提出了海南发展商业航天的意见建议 , 得到了高度重视 。也由此 , 基本奠定了海南商业航天的发展思路 。
随后 , 按照发展思路策划了一批项目 。“比如 , 在三亚建立遥感产业园做好卫星应用 , 海南卫星星座也是规划的项目之一 。”杨天梁说 , 海南卫星星座规划了十颗卫星 , 组网构成卫星观测系统 , 能够解决海南对空间信息的需求问题 。
目前 , 虽然海南建有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三亚站 , 但海南对空间信息的获取缺乏主动性 。“我们平时接收的卫星数据 , 都是别人的卫星数据 , 别人拍什么 , 我们接收什么 , 有了自己的卫星后 , 才能想要什么拍什么 。”杨天梁说 。
“尤其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后 , 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了 。由于面临封关运作等新情况 , 对海南在空间信息的获取上提出了很多特殊的需求 , 基于这些 , 我们对‘海南卫星星座’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优化 。”杨天梁说 , 一期计划先发射四颗可见光卫星 , 后续还有雷达卫星、高光谱卫星 , 希望在两三年之内 , 把“海南卫星星座”构建起来 。
杨天梁介绍 , 本次发射的“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 , 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多家入园企业共同研制 。“遥感应用广泛 , 不同的团队深耕不同的市场 , 有的团队专注农业 , 有的团队专注海洋 , 不同的团队解决不同的问题 , 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 , 也有大量科研成果已经非常成熟 , 距离应用就一步之遥 , 利用这个优势 , 我们园区的许多企业已经能够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杨天梁说 , 发射成功后 , 很多服务会很快形成商业落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海南一号01星卫星模型 。采访人员 张宏波 摄
优势和特点:卫星幅宽走在全国前列 实现遥感和AIS整合
从海南自身需求出发 , “海南卫星星座”从设计之初便有自己的特点 。杨天梁表示 , 技术方面 , “海南卫星星座”充分考虑到了海南需求 。“指标设计上 , 我们认为分辨率不是第一位的 , 覆盖才是更重要的 , 就是要更大范围地获取信息 , 所以在分辨率上 , 我们并没有强调最高 , 但在幅宽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杨天梁说 。
- 上九天!这群珞珈少年造了颗卫星!
- 10颗“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将提供遥感数据
- 以卫星视角观赏成都大运会 是怎样一种体验?
- 广州金域五舱合一“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投入使用
- 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山海问天党旗红”系列(2)
-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双胞胎”卫星如何“心灵相通”?
- 南航5架“大胖子”空客a380退役,预计今年内退役
- 西沙卫星观测站圆满完成文昌卫星发射观测任务
- 威海移动:完善“海上5G网络”,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 1箭22星,创纪录!海南一号星、文昌一号星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