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打造出世界最大时间晶体,包含57个量子位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近日 , 科学家已经成功打造出由57个量子位组成的时间晶体 , 其量子位数量是谷歌时间晶体的两倍多 。
2021年11月 , 谷歌团队利用超导量子处理器“悬铃木”(Sycamore)实现了由20个量子位组成的时间晶体 。
本次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使用链状的57个超导量子位组成离散时间晶体(DTC) , 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时间晶体 。相关研究成果3月2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ces) 。
微软公司凝聚态物理学家Chetan Nayak评价道 , 此次量子位数量是如此庞大 , 传统计算机无法进行模拟 , “所以这绝对是一项重大突破” 。这项研究展示了量子计算机模拟复杂系统的能力 , 否则这些复杂的时间晶体系统可能只存在于物理学家的理论中 。
科学家打造出世界最大时间晶体,包含57个量子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艺术家对时间水晶的描绘 , 图片来自GOOGLE QUANTUM AI
“时间晶体”的来源
“时间晶体”(Time crystal)这一概念最早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Frank Wilczek在2012年提出 。Wilczek认为 , 时间晶体这一新物质相 , 可以自发打破时间平移对称性 , 即时间晶体经历周期性运动 ,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到最初形态 。
简单来说 , 类似于水晶的结构在空间中不断重复 , 时间晶体在时间上呈周期性重复——它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能量输入就能够无限重复 , 就犹如一座“永动机” 。
Wilczek所提出的“时间晶体”可以具体称为连续时间晶体(Continuous Time Crystal) 。此后 , 法国莱布尼茨奖得主Patrick Bruno提出这一量子时间晶体模型并不能成立 , 日本物理理论学家Haruki Watanabe等也证明了在热力学极限下不存在量子时间晶体 。
直到2015年 , 波兰物理学家Krzysztof Sacha第一次明确引入离散时间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概念 , 离散时间晶体理论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 。
最大时间晶体面世
当一百多名研究人员致力于谷歌量子计算机的模拟工作时 , 墨尔本大学的Philipp Frey和Stephan Rachel独立完成了本次研究 。
二人使用IBM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ibmq_manhattan和ibmq_brooklyn进行远程模拟 , 对57个量子位组成的离散时间晶体展开观察 。“(整个实验)只有我、我的研究生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Rachel表示整个研究项目持续了半年左右 。
科学家打造出世界最大时间晶体,包含57个量子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家打造出世界最大时间晶体,包含57个量子位】57个黑色量子位用于模拟离散时间晶体(DTC) , 图片来自论文由于量子的叠加特性 , 量子位可以同时设置为0、1或者0和1 , 通过编程使其像磁铁一样相互作用 。
研究人员表示 , 在量子位相互作用的某些设置中 , 任何57个量子位的初始设置(比如011011011110...)都保持稳定 , 每两次脉冲就会回到原始状态 。
乍一看 , 这一观点似乎平平无奇 。毕竟 , 哪怕磁铁没有相互作用 , 每一个脉冲都会使它们翻转180度 , 产生这种半频响应 。但哈佛大学凝聚态理论学家Dominic Else解释道 , 正是相互作用稳定了时间晶体的结构 , 才使该系统成为时间晶体 。这使得系统对一些缺陷免疫 , 例如即使在脉冲不够长的情况下 , 也能产生翻转 。“这其实是物质的一个阶段 , 通过多体间的相互作用来使其稳定 。”Else说道 。
但是 , 只提高量子位相互作用的力度是不够的 。Rachel解释说 , 这种相互作用也必须随机地根据一对相邻量子位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 , 如果所有的磁铁都以相同的力度相互作用 , 那么其中一个磁铁出了问题 , 就可能导致链条上其他磁铁也翻转到错误的方向 。随机性则阻止了这种错误 , 并使时间晶体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