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莺》导演戴玮:向女性致敬,但不想用女性视角捆缚时代( 三 )


戴玮表示 , 影片中的越剧唱段是一种高级的旁白 , 欲说还休中揭示着主人公的细腻心态 , “垂髫唱《回十八》时 , 工欲善在舞台侧面看她 , 满眼是她的风采 , 而垂髫也是一种欢喜的状态 , 憧憬着情义绵长;工欲善去按摩室寻垂髫时 , 问她为何不辞而别 , 垂髫也不回答 , 唱了一段戏 , 工欲善也就不问了 , 他们都明白了从此两人是有缘无份;垂髫和银心有了隔阂 , 再次相见时 , 垂髫隐忍哽咽地唱出了《梁祝·楼台会》中的一句‘贤妹妹,我想你’ , 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
影片中的越剧与三位主人公的生活情感融合在一起 , 垂髫和银心唱戏的地点也从正式的舞台退居到风雨飘摇的乡间戏台 , 甚至是西湖的画舫、游船之上 , 艺术之美与生存空间的压缩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 戏曲的没落逼得她们步步后退 , 戴玮说:“很多观众觉得我们拍出了从未有过的江南水墨、西湖之美 , 但那并不是我最想要的 , 我要的是走在江南背景前面的三个人物 , 他们要在时代中立起来 , 这样才能看出其中的味道 , 电影虽然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 , 但是 , 观众观看时 , 会发现他们的情感故事并不老 , 很多人都希望像垂髫那样活着 , 对于极致的美有所追求 , 只不过 , 久而久之 , 大家会变成务实的银心 。”
影片的基调是收着的 , 湿漉漉的雨戏更是带来一种伤感 , 戴玮表示 , 影片反映了那个年代给予这些戏曲人的伤痛 , 致敬逆境中挣扎的人 , 影片虽然是一部“女性电影” , 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 , “从情感的角度 , 男人和女人在这部影片中经历了平等的痛苦 , 工欲善也很难受 , 他是逃避者和失败者 。影片的结尾有一种暗示 , 垂髫是没有办法和一个艺术家去柴米油盐地生活的 , 她是属于舞台的 , 我们用黑白的影像呈现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 你可以认为她又重见阳光了 , 有新的未来 , 也可能她是虚幻的 , 回到了舞台的人物当中 。”
《柳浪闻莺》导演戴玮:向女性致敬,但不想用女性视角捆缚时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霸王别姬》是历史长卷 , 我们只是一首小诗
有观众觉得这部影片是女版的《霸王别姬》 , 对此 , 戴玮笑说“不敢这么比”:“《霸王别姬》如果是一个历史长卷 , 我们就是一首小诗 , 我们讲了两个女孩的一份情感 , 借助了越剧舞台和女小生的形式 , 但却仅此而已 , 没有那么宏大 。而在‘第三性’的表达上 , 我们是不断地观摩学习 , 领略张国荣的角色魅力 , 借此来捕捉这部影片中人物的精髓 。”
《柳浪闻莺》在拍摄时遭遇了资金、疫情等各种难关 , 最终 , 创作者还是坚持了下来 , 戴玮感慨:“当时说停可能也就停了 , 但我看到演员都到位了 , 我作为一个电影的发起者 , 不能让大家的心血付之东流 , 当时这是带有侥幸心理的冒险 , 拍的过程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 , 但是后面越来越顺 , 连天公都作美 , 想下雨就来雨 , 洒水车都没用上 ,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 不都是各种坎 , 老天爷看到我们的决心和付出 , 也来来帮我们 。这部文艺片到今天能受到这么多人关注 , 我们已经很欣慰和知足了 , 作为电影从业者最希望作品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品质和口碑 。”
文/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 肖扬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