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1905电影网专稿“直到第二遍 , 我才觉得他可以成为导演了 。”
父亲在电影(下文缩写:《有一天》)的首次公开放映上 , 对导演表达了自己的认可 。
那是李雪健的第三次观影 , 也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一次是李亘把这部电影的初剪 , 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那是通过很小的电脑屏幕 , 观影结束之后 , 李雪健脸色有些变化 , 说了很多意见 。后来李雪健再次提及这段故事的时候 , 直言李亘当天哭了 。
电影《有一天》是李亘自己的故事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7年到2008年 , 他去日本交换读书 , 生活在渊野边 。之后每年 , 他都会回到渊野边生活一阵子 , 已经把这段故事变成了生活仪式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电影最初在立项官宣的时候 , 片名也是用了地方的名字“渊野边” 。从开机到上映 , 前前后后差不多4年 。
李亘下一部作品《我的一级兄弟》已经官宣开始筹备 , 成为导演已经不止是为了获得父亲的认可 , 也成为了自己未来要做的方向 。
01
“我们在渊野边拍第一场戏的第一个镜头的时候 , 我看工作人员把导演椅拿过来的时候 , 我还在想 , 这还是给谁的?当它离我越来越近的时候 , 我甚至一开始都不好意思去做 , 后来我稳稳地坐着的事情 , 觉得椅子保护了我一样 。”
那一刻 , 李亘才真正觉得自己是一位导演了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一天》的剧本是李亘读书期间写的 , 对他而言 , 这个经历过去了很久 , “我已经有点迫不及待去做这个事情了, 我觉得每一个导演在不同年龄拍这个故事都会不一样 。”
新人创作者 , 第一次做剧本 , 还是一个自己的故事 。在创作初期 , 李亘就像写日记一样 , 故事里面都是自己 , 都是芝麻蒜皮的东西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深入创作之后 , 他逐渐明白 , 不是要去对标自己这个人物 , 而是周围每个人物 , “它是一个群像的故事 。”
李亘的研究生老师王红卫在第一次看到这个作品之后 , 就被故事打动了 , 他说自己看过太多类似的故事 , 但还是被《有一天》里面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打动了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家都知道 , 电影里的“李小李”就是李亘自己 , 可是每个人看完电影之后都问李亘 , 为什么没有找到“你” 。
对于一部从自己出发的电影 , 为什么反而要把自己藏在其他角色的身后呢?甚至在李雪健最初的意见里 , 直接提到 , 能不能让“李小李”不姓“李” 。
事实上 , 在《有一天》的创作中 , 李亘做了让位 , “先让自己脱离所谓真实的自己 , 然后让自己从主角变成主视觉 , 把其他人推到那个C位 。”
对话·李亘 | 和父亲李雪健的合作机会只有一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开始不理解的李雪健 , 也是在一年后才懂得 , “他是为了感恩 。那一年他在日本遇到的那一群人 , 他们给予了他爱、善 , 给了他自信、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