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野性消费”!掉队的白象,成方便面界的鸿星尔克?(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白象方便面在资本层面也是真正的国货担当 。
二十年前 , 康师傅、统一、华丰、白象被称为方便面四大巨头 。此后 , 华丰淡出市场 , 今麦郎顶上第三 。多年前就有媒体报道 , 在当时中国排名前四位的方便面企业中 , 曾有三家被日资进入 。
在这一点上 , 白象成了四大巨头中的例外 。根据以往报道梳理 , 2011年 , 白象集团还占据17%左右的方便面市场份额 , 与今麦郎、统一大致持平 , 但到2020年 , 白象的市场份额只有7% , 而康师傅却有46% 。
2012年 , 白象食品宣布拟在A股市场IPO 。然而在排队3年后 , 白象的IPO计划流产 。彼时 , 有报道称 , 白象业绩几乎停滞不前 , 经营压力巨大 , 其总部也搬离北京 。白象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
这一话题 , 同样引起不少网友讨论 。有网友称 , 要买空白象方便面 , “我不允许它消失” 。还有网友称 , 白象是方便面届的鸿星尔克 , 希望能保持初心 。
与此前鸿星尔克面临的情况类似 , 网友们开始从网络上搜寻有关白象的公益事件 。例如 ,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 , 白象捐款捐物总金额共计150万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 , 白象捐赠了3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2021年河南遭遇罕见特大暴雨 , 作为河南当地企业白象拿出了500万元及大批物资用于抗洪救灾 , 并在郑州世贸大厦设立了休息区 , 为市民提供热水和泡面 。
“野性消费”热情难延续
“出圈”后白象如何逆风翻盘
如今 , 全民下单白象方便面的场景 , 让人忍不住联想起全网疯抢鸿星尔克的事件 。2021年夏天 , “不舍得”为官微充值会员的鸿星尔克 , 拿出五千万元用于河南抢险救灾 , 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全网的流量和口碑 , 并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热情 , 鸿星尔克全线运动产品供不应求 。
事实上 , 大众的消费热情来得快去的也快 , 在灾情过后的几个月内 , 鸿星尔克微博粉丝量出现快速下跌 。2021年11月 , 当媒体再次来到位于昌平区的一家鸿星尔克实体店时 , 店铺也回归到了“出圈”前的状态 , 虽是下班时间 , 但店内除了两名售货员外并未看到其他顾客 。
此番出圈的白象 , 同样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 。如何将“为爱消费”的顾客 , 转化为品牌长期的忠实用户 , 是白象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白象所处的国内方便食品市场中 , 竞争可谓十分激烈 。
根据统一集团2021年财报显示 , 2021年统一营收达252.306亿元 , 较去年同期增长10.8% , 收益创造历史新高;康师傅方面 , 2021年上半年方便面业务虽同比下滑14.67% , 但仍有127.77亿元的营收 。反观白象 , 2018年集团曾提出在5年内达到300亿规模的发展目标 , 但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仅为7%左右 , 且集中于三四线城市 , 袋装方便面2.5元左右的定价 , 也难以实现产品升级和高端化转型 。
前有统一、康师傅等老对手 , 后有螺蛳粉、自嗨锅、预制菜等新势力 。面对消费者日渐挑剔的口味和传统泡面消费场景的消失 , 白象也曾做出过努力 。2017年 , 企业成立“骨汤研究中心” , 精进汤底炖煮工艺;2018年 , 其还打造了酸辣粉、火鸡面等新兴产品 , 以迎合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 。
长效气运 , 考验内功与实力 。好风凭借力 ,“出圈”成功的白象 , 仍需要进一步回归产品本身 。在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都深陷“老坛酸菜”卫生事件泥沼之时 , 白象应发扬自身汤头浓郁的优势 , 打造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 , 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 尽可能地将短期流量红利 , 转化为企业的长期增长点 , 争取实现逆风翻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