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MEA来管孩子,居然这么有效!赶紧来试试( 二 )


当然 , 够厉害的话 , 也可以让会钢琴的妹子来把你!
FMEA的编制过程本质上就是和“失效”在做斗争的血泪史 。这个斗争主要集中在三大战场上!
严重度、发生度、探测度
弹钢琴略显高大上了些 , 小唐老师这里举一个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失效吧(曾在《人是越来越懒了!——FMEA、VDA6.3改版反向思考》里提到过 , 点击可查看) 。
有过失手打碎杯子的经历吗?相信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如故意打的) , 打碎杯子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 这就是我们上面谈到的失效 。
打碎杯子 , 可能会被吓一跳 , 这样的结果并不会太严重 。可如果打碎杯子的玻璃渣弹到人的眼睛里 , 相信会严重得多(比如失明 , 这是家长们绝对不能允许的) 。
所以 , 同样的失效模式(打碎杯子) , 其后果可能会有差异的 。
将失效后果造成影响的大小进行了定义 , 这就是传说中的严重度(S) , 并且用1~10数量进行表示 。
打碎杯子 , 可能会把人吓一跳 , 严重度定为5;
玻璃渣弹到人的眼睛里 , 很严重 , 定为10 。
严重度知道了 , 咱们再来看看导致失效模式发生的概率 。小唐老师正值青壮年 , 胳膊孔武有力 , 尤其是右手:)拿稳一个杯子自然不在话下 。
如果是1-2岁的婴儿 , 拿起东西晃晃悠悠 , 自然不稳 。当我们俩同时拿杯子 , 掉落的可能性是不一样滴 。
这就是另一战场:发生度(O) , 同样用1~10数量进行表征 。
小唐老师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4 。
婴儿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8 。
杯子打碎了 , 相信你我一眼都能看到 , 再不济听到声响也能知道打碎了 。
这个时候 , 路过一个又瞎又聋的朋友 。
我看不见 , 还听不到!
因为听不到 , 也看不到 , 所以他很难发现杯子打碎了 。根据发现失效模式发现的难易程度 , 我们又定义了探测度(D)(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不可探测度) , 同样以1~10来表征 。
小唐老师能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2 。
又瞎又聋的朋友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10(不可探测度高) 。
这三个战场的战果 , 严重度S、发生度O、探测度D乘起来 , 得到一个叫RPN的东东 , 又称作风险系数或者风险顺序数 , 这些就是FMEA最核心的概念了 。
【用FMEA来管孩子,居然这么有效!赶紧来试试】谈了这么多概念和指标 , 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不清楚FMEA表格是怎么编出来的 , 下面我们进入实际操作环节(非FMEA人士可直接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