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云南移动筑牢铁路沿线通信网络根基

本文转自:昆明信息港
昆明信息港讯 采访人员刘璐璐 通讯员薛颖雯 黄富 周熹近年来 , 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 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办公、社交娱乐 , 也成为这种幸福感具象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移动)作为“数字云南”建设、智能化数字化推进的主力军 , 承担着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职责 , 云南移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 通过各项技术提质升级 , 撑起云南省通信网络高质量发展蓝图 。不仅如此 , 云南移动还作为铁路沿线通信网络建设者 , 为旅客出行时仍能享受良好通信体验保驾护航 。
云南省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地貌复杂 , 为铁路沿线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不少困难 。据了解 , 目前已开通的11条铁路均有不同程度的“穿山过桥”难题 。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云南移动筑牢铁路沿线通信网络根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云南移动网优工程师周熹在测试网络 。供图
“要做好桥梁网络信号覆盖工作 ,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云南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工作人员周熹表示 , 桥梁场景的特点是桥面传播环境较为空旷 , 桥上因无设备悬挂点而导致站址选择困难 , 工程条件受限 。“我们通常采用桥头基站定向覆盖的方式 , 在桥梁两端规划基站站点 。针对跨度较大的桥梁 , 会根据建桥方案在桥梁中间弱覆盖区域部署拉远地面基站 , 以获得稳定的信号覆盖 。例如 , 在长度3487米的中老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上 , 我们建设了7个拉远地面基站 , 可以很好地满足旅客在列车行进途中的网络需求 。”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云南移动筑牢铁路沿线通信网络根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隧道双流漏缆图 。供图
隧道内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并非易事 。“在隧道中 , 通信信号容易受到山体阻挡或隧道自身结构屏蔽的影响 , 形成网络信号盲区 。为了解决信号覆盖问题 , 我们通常会在隧道口使用普通或特殊场景的天线 。对于长距离的隧道 , 则会采用泄露电缆或分布天线的方式来解决 。同时 , 我们还会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 , 在隧道及进出口区域采用自主创新的‘隧道双流漏缆﹢场坪天线’覆盖方案 。”周熹表示 , “这样 , 可以实现隧道内外信号切换顺畅、覆盖稳定的效果 , 最大程度地保障旅客通话、上网时的流畅体验 , 提升旅客的使用感知 。”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云南移动筑牢铁路沿线通信网络根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云南移动网络工程师在隧道内测试网络 。供图
此外 , “高速频偏校正算法”和“超级小区”等技术也是解决网络稳定覆盖问题时常用的技术 。而在大临铁路勐麻1号隧道首次采用的“贴壁八木天线+场坪天线”覆盖方案 , 因具有施工难度较低、可有效缩短建设工期、满足铁路局列车运行安全要求等特点 , 成为后续铁路通信专网低成本、高质量建设的一个“范本” 。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云南移动筑牢铁路沿线通信网络根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云南移动网络工程师凌晨现场验收场坪天线质量 。供图
在众多铁路沿线专网建设项目中 , 令云南移动工程建设中心工作人员黄富印象最深刻的 , 当属大临铁路通信专网建设 。“这条铁路的通信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在铁路通车运营后才陆续展开的 。由于铁路大部分时间用于运输 , 我们只能申请天窗期(时间一般为凌晨0时-4时)进行施工 。”黄富说 , “虽然时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 但是我们在建设通信专网的基础设施时引入铁路施工机车等机械化手段 , 开展通信泄露电缆、光缆的布放等工作 。整个项目建设效率高 , 有效缩短了建设工期 , 快速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专网覆盖 , 为大临铁路的旅客提供快速、流畅的通信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