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天员平安“回家”搭好天梯

本文转自:我们的太空
2022年4月16日 , 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将搭载神舟十三号返回东风着陆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总体部门测控技术总体人员将利用中心三千公里测控走廊 , 搭好“回家”天梯 , 全程连续跟踪测量返回舱 , 安全护送航天员顺利返回 。
为航天员平安“回家”搭好天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向“最后一公里”无限靠近
技术总体部门测控团队的办公室里摆放了一盆含苞的栀子花 , 花苞从冬季开始孕育 , 直到夏至才会绽放 , 含苞期愈长 , 清芬愈久远 。
“我们的测控工作类似于下围棋 , 如何在一个方形矩阵中合理布局 , 每落一个子都要考虑到整体棋局的长远未来 , 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马峰作为中心测控技术总体室副主任 , 自神舟十二号返回启用东风着陆场以来 , 他和他的同事们便开始在这特殊的方阵中进行长期的“设棋布局” 。
为航天员平安“回家”搭好天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测控工作的“棋盘”上 , 有一个重要的子叫“落点景象测量系统” ,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飞船返回舱距地面1km高至落地的实况景象 。在飞船返回过程中 , 由于光学设备在近地面会不同程度地受地物遮挡 , 因此返回舱下降到一定高度后 , 部署在着陆场周边的光学设备将无法继续进行测量 。
在数千公里的测控走廊上 , 这“最后一公里”景象的获取曾经却是测控技术总体团队的一道“心头坎” 。
在测控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 2021年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时 , 落点景象测量系统首次近距离拍摄到了返回舱伞降过程及着陆实况景象 , 准实时测量了返回舱落点 , 实现了测控“最后一公里”景象获取难题的突破 。
为航天员平安“回家”搭好天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二号“教科书式”测控给测控技术总体人员带来丰富的经验 , 为精益求精、圆满地完成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 , 测控技术总体团队将再一次向“最后一公里”发起挑战 。
返回舱落地后,为使落点景象测量系统准确且快速地测量飞船落点位置,团队成员需要在着陆场不同的位置将光学设备合理“落子” , 但着陆场核心区内要求布设的设备数不能过多且不得超过规定高度 , 以最大可能地减少返回舱与光学装备的碰撞概率 。
为航天员平安“回家”搭好天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要在光学设备布点数、布点位置与最低碰撞概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 。”团队中的科技人员郭毅说道 。为达到这一平衡 , 数月来他们积极开展技术协调和总体文书优化设计工作 , 进行仿真模拟分析 , 并多次进入戈壁滩进行实地勘测 。
无数次迎风战沙的实地勘测和不断修正后 , 落点景象测量系统方案最终通过安全性分析 。
“突破黑障 , 一秒也不停歇”
相较于神舟十二号传统的返回模式 , 神舟十三号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 , 对系统连续稳定的跟踪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测控总体团队也因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
“在整个‘追踪’过程中 , 我们的目标是全程跟踪 , 一秒钟也不停歇!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很大的障碍——长达近5分钟的‘黑障’ 。”测控系统高级工程师李春锋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