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183天,这些“山东造”保驾护航

本文转自:新黄河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 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183天的“太空出差”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 , 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纪录 , 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其中 , 有不少硬核科技 , 来自山东 。
返回舱安全着陆 , 离不开济南圣泉造的外层材料
圣泉集团是国内树脂材料龙头企业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上使用了圣泉的酚醛空心微球 。自神舟八号开始 , 该产品已经连续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 。酚醛空心微球具有耐烧蚀、保温隔热、吸收电磁波等特点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 , 能达到上千度高温 , 将酚醛空心微球应用到返回舱外层之后 , 可使返回舱内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 为返回舱元器件正常工作、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 。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183天,这些“山东造”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青岛中国电科22所研发搜索定向装备 , 定位着陆点
在东风主着陆场 , 中国电科22所研制的搜索定向装备唱主角 , 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 , 能够在全天候、全天时条件下 , 快速捕获着陆返回舱 , 引导空中、地面力量迅速抵达着陆点进行处置 。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183天,这些“山东造”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中国电科22所研发的便携式定向仪、陆用型信标机、海用型信标机、航天员通话电台等设备齐“上阵” , 组成了一张近、中、远程搭配 , 海、陆、空协同的立体化搜索救生网络 。这套多次为我国航天任务发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装备”再次为神舟十三号的顺利出征提供了坚强护航 。
飞船成功发射 , 济南五三研究所计量设备保驾护航
在万众瞩目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中 , 五三所研发的露点仪、气体纯度分析仪、水红外分析仪等多款标准装置为发射提供了现场计量保障服务 。另一方面 , 在新材料支撑上 , 五三所也“大有作为” 。其研制的多款新材料产品在“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历次发射中获得应用 , 受到载人航天工程系统表彰 。
从控制大脑到天地通话 , 烟台513所提供多项技术
位于烟台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 , 在空间站神舟十三号飞船中承担了仪表控制器、控制器产品、宽波束中继S终端、断接器、环控检测装置、调理电路、接口装置等相关产品的研制工作 。为各项任务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航天员天地通话、机械臂精准控制、航天员出舱活动等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183天,这些“山东造”保驾护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仪表控制器作为载人飞船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关键设备 , 负责通讯控制、数据处理和显示驱动任务 , 是航天员在轨进行人机交互操作的“大脑” 。
热控控制器是飞船温度控制的“大脑” , 应用于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 。气路断接器为航天员在轨生活提供流体传输保障 , 液路断接器为舱体热控提供可靠流体传输 。
宽波束中继S终端通过与中继卫星建立通信线路 , 保障飞船在太空中与地面之间建立实时联系 。
交会对接空间站 , 青岛理工大学提供可视化技术
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 , 在本次飞行任务中再次接受了实战任务考验 。飞船在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 , 该技术可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 , 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 , 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