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上太空的航天冰箱,为何只有海尔能造( 二 )


五是“省” 。航天设备在轨运行使用的电来自太阳能帆板 , 节能是航天冰箱研发的重要指标 。微重力环境下压缩机制冷技术失灵 , 我们就探索应用了航天热电制冷系统 , 把航天冰箱能耗做到普通节能灯的约1/3 , 比项目要求的还降低了25% 。
七次上太空的航天冰箱,为何只有海尔能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黄河:研发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陈海涛:技术难题、时间进度都让我对这个项目的敬畏一再加深 。
第一个是震下来的门 。前面说了火箭发射阶段的振动和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 所以我们在提报航天冰箱方案时 , 已经提前做了结构加强设计 , 包括门轴、门锁结构 , 都是选用高强度的钢材做的 , 而且做原理试验能走得通 , 结果在做环境适应性测试时 , 直接就把冰箱门给震飞了 。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航天冰箱要面对的特殊环境有多严苛 , 为了兼顾“轻”和“强” , 我们在材料和结构上做了很多尝试 , 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
第二个是静电击穿的时间点 。那时离产品交付只剩一两个月了 , 在一次摸底实验时发生了静电击穿 。我们当时就想 , 一定要赶紧找出原因 , 不然耽误整体项目进度的责任和损失难以估算 。那是春节期间 , 大家都没回家 , 就在实验室反复验证 , 我们甚至在大年二十九去医院给“元器件”挂了急诊 , 为被打穿的元器件拍了X光片 , 依然没有发现原因 。在大家都有点绝望时 , 终于发现这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 而是在实验过程中 , 里面放了一个模拟负载的装置 , 它和冰箱发生了静电摩擦 , 造成了元器件的损伤 。
所以近10年里 , 海尔航天冰箱“七入太空” , 为保障每一次项目进度 , 我们团队每一次都是高度紧张、全力以赴 。
新黄河:航天冰箱项目为什么会选择海尔?
陈海涛:用硬指标说话 , 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共筑“航天梦” 。
2006年启动医用冷储箱项目时 , 面对国外航天技术的封锁 , 中国航天向国内顶尖的、做制冷类产品的公司提出需求 , 看有没有好的方案 , 提需求时也没设上限 , 只要求重量越低越好 , 效率越高越好 。最后 , 海尔凭借硬指标拿下了这个项目 。
以前 , 航天产品很少有企业参与 , 因为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 , 企业保证起来会有困难 。海尔作为企业参与核心装备的研制 , 不仅交付的产品性能超出了规定指标 , 而且第一次参与研制的设备就上天了 , 上天后还非常顺利地完成任务 , 并在后面每一次任务中都表现得非常可靠、非常稳定 , 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在这个基础上 , 中国航天工程后来再做空间站食品冷藏箱时 , 直接选择了海尔 。
七次上太空的航天冰箱,为何只有海尔能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黄河:海尔航天冰箱在全球技术水平如何?
陈海涛:有的产品指标比国际空间站做得还要好!
我们刚接航天冰箱项目时 , 只知道有航天冰箱 , 但谁也没见过 , 国外技术对中国封锁 , 我们完全是从零开始 。当时特别深刻地感觉到 , 核心技术真的是买不来 , 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新 , 才能不被“卡脖子” 。
除了前面提到的航天冰箱能实现舱内联网互动 , 我们的航天冰箱能耗指标也更优 。医用制冷设备是看“单位容积的能耗”这个指标的 , 就是每单位容积每天运行的耗电量是多少 , 根据公开信息 , 和国际空间站上的同类产品相比 , 在这个指标上我们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