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舱在轨运行近1年,空间应用系统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转自:北青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央视网消息:4月17日 , 国新办就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钟红恩介绍 , 核心舱在轨运行将近1年时间 , 空间应用系统全新研制的有效载荷在轨工作稳定、状态良好 , 与相关系统的接口协调、匹配 , 下行了大量科学实验数据和样品 , 取得了丰硕成果 ,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 , 新一代应用任务天地一体化系统方案得到了验证 , 其中包括国际先进的应用在轨共用支持方案、大型科学研究设施构建方案、低延迟宽带应用天地支持方案等 , 为两个实验舱应用任务在轨建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第二 , 国内首次在轨实现了基于先进通信协议的高可靠、大带宽光纤通信网络 , 具备分布式大容量数据存储和高速在轨计算能力 。我们突破了国际先进科学实验柜机电热一体化等核心关键技术 , 建立了高水平的应用在轨共用支持条件 。
第三 ,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已成为国内首台、国际上第二台在轨运行的同类研究设施 , 相比国外指标更高、能力更强 , 成功完成了多种类、多批次材料样品实验 , 加热温度达到2000摄氏度以上 , 发现了多种新现象 , 正在对下行样品开展深入科学研究 。
第四 , 我们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首创磁悬浮和喷气悬浮双层隔振方案 , 实现了比空间站平台高2-3个数量级的微重力水平 , 首次获得了1E-7g量级的微重力 ,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具备支持开展相对论与引力物理等前沿研究的条件 。
第五 , 首次获得了天地往返延迟优于2秒的遥科学实验能力 , 我们建立了先进的数字孪生模型与实物镜像比对的全新的实验模式 , 高效支持了在轨科学实验 。
钟红恩表示 , 接下来 , 空间应用系统将在核心舱任务中 , 深入开展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和高微重力科学实验 , 两个实验舱的有效载荷将陆续完成正样出厂、发射场测发和在轨测试 , 按计划完成建造任务 。
【核心舱在轨运行近1年,空间应用系统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空间应用系统在空间站舱内安排了14台高水平的科学实验柜 , 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 。在空间站舱外安排了3个大型载荷挂点 , 2个暴露实验平台 , 以及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等“旗舰型”研究设施;支持开展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和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多个研究领域 , 近百个研究计划和上千项科学研究;将在宇宙和天体的起源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基础性、前沿科学问题上取得重大发现 , 在基础物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等重点研究方向取得科学突破 , 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 苹果新款mac电脑正在测试
- 手机的充电习惯是否存在危险?
- 北京专报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已掌握和初步验证空间站组装建造阶段核心关键飞控技术
- 研究团队计划设计新的太阳能电池在夜间发电
- 【凡人微光】开舱手,为航天员打开回家之门
- 载人办:将研制新一代近地载人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飞船返回舱可重复使用
- 哔哩哔哩车机版 APK 文件在官网开放下载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防热衣”有何奥秘?记者零距离探访→
- 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在汉院所成功研制高精度钙离子光频标
- 神舟十三号顺利回家,外媒感慨“中国的航天梦正在超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