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地震采集发生颠覆性变革( 二 )
传统的地震采集要通过炮点的激发 , 使用笨重的电缆线布置检波器接收信号 , 还需要有配套的电源、发电机、仪器车等 , 每名放线工要背着五六十斤的设备前行 , 一天也就能布设4~6个接收点 。现在 , 放线工工具包一背 , 可以装上20多个节点仪 , 一天就可以完成布设 。
“过去 , 一个项目要用的电缆线就可以摆满一个篮球场 。”华北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蒋红志说 , “现在现场看不到放线工背着电缆线工作的场景了 。”
全节点仪的运用 , 也给巡线工带来极大便利 。通过无人机携带手机低空飞行 , 在100米范围内就可以接收到节点仪发出的信号 , 可以查询节点仪的电量是否充足、状态是否正常、位置是否偏离等信息 , 一旦发现异常 , 可以及时处理 。
【黄土塬地震采集发生颠覆性变革】“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论证 , 最终确定使用该设备 , 目的就是为了甩掉有缆施工这条‘长尾巴’ 。”金东民介绍 。
井震联合插上提速“翅膀”
“往年采用单一的井炮激发 , 不少公路、铁路等障碍区就无法实施 , 地震资料就会缺失 。”金东民说 。
地震激发通常使用打井放炮和大型可控震源车 , 两种激发方式各有优势 。在和盛三维地震项目采集中 , 华北油气首次采用“井震联合”激发方式 , 在提高深层资料成像精度的同时 , 有效提高障碍区点位均匀性 , 避免资料缺失 , 降低了障碍区空炮率 。
在深沟、斜坡 , 车辆不易进入的地方打井放炮;在相对平坦的公路、宽河道 , 采用可控震源车施工 。“大型可控震源车速度快、效率高 , 在河道宽的地方 , 我们采用推土机尽量让道路平整 , 采用震源车施工 。”蒋红志说 。
在和盛三维项目施工中 , 可控震源激发占比达34.3% 。
“井震联合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 现在一天就能施工3000多个激发点 ,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十几年前 , 一支物探队一年的工作量才5000多炮 , 现在两天就干完了 。”蒋红志说 。
源驱动放炮系统精准“排号”
和盛三维地震项目首次全面应用源驱动激发技术 , 有效提高实际激发坐标与设计坐标的符合率 。全面应用井口坐标源驱动激发技术后 , 黄土塬地形、山区地形采集施工实现了稳定时效200炮左右 。
在传统的放炮过程中 , 指挥人员与炮手通常采用无线电喊话联系 。在野外复杂环境下 , 一旦听不清楚激发点标号 , 很容易发生重炮、废炮现象 。
源驱动激发系统利用蓝牙功能 , 将现场采集的信息按照次序传输到指挥中心 , 指挥中心按照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激发点标号坐标有序排列发出指令 , 炮手再激发放炮 , 采集效率提升一倍 。
在井炮作业激发现场 , 炮手在完成炮点坐标抓取、线路连接通畅后 , 等待指挥中心人员叫号指令 , 排到自己的激发点标号时 , 随即完成放炮任务 , 接着赶到下一个炮点位置 。
“采用这种方式 , 50多名炮手可以同时作业 , 相互之间不影响 , 效率大幅提升 。”严岗说 。
系统采集还原地层“原貌”
和盛工区地表黄土厚度达250米 , 炮点激发后 , 地震波传输接收犹如榔头砸在棉花上 , 衰减很快 , 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保真度低、分辨率低 。
2021年以来 , 华北油气总结往年黄土塬地震采集的经验做法 , 在和盛工区首次开展炮点拆分、可控震源、单点低频检波器接收等系统试验 , 树立宽方位、宽频激发、高密度均匀采集的“两宽一高”采集理念 , 进一步提高资料成像精度和资料分辨率 , 满足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需求 。
- “中国智造”地震预警成果助力印尼手机开启地震预警
- “成都智造”手机地震预警功能在印尼开启
- 首个广电应急通讯系统诞生
- 小米宣布开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 小米助力印尼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够在手机上预警地震的国家
- 10天完成数据采集: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首个地震勘探项目竣工
- 北京大学:确认高铁地震波场中存在多普勒效应
- 赵亮等-EPSL:中国-西澳地震观测计划(CWAS)揭示隐藏的古元古代大陆俯冲结构
- 小米手机地震预警如何开启 小米手机设置地震警报方法分享
- 受星鼻鼹鼠启发研制的智能机械手,能准确识别地震中被掩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