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装出全球最濒危龟鳖类物种斑鳖

1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 , 该所和长沙生态动物园合作 , 成功组装出了全球最濒危龟鳖类物种斑鳖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 , 并解析其适应性进化基础 。研究人员发现 , 斑鳖与中华鳖亲缘关系密切 , 然而在54.4百万年前开始分道扬镳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装出全球最濒危龟鳖类物种斑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斑鳖基因组的组装和比较分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斑鳖是目前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鳖类物种 , 其背甲长度可达1.5米、体重可达115公斤 。此外 , 斑鳖也是全球目前最濒危的龟鳖类物种 。在2019年初 , 全球已经明确记录的斑鳖个体仅仅只有4只(中国1雌1雄;越南2只 , 性别不详) 。然而 , 2019年4月13日 , 中国的雌性个体意外死亡(这是当时全球唯一确定性别的雌性斑鳖个体) , 令人十分惋惜 。
为了避免雌性斑鳖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永远丢失 , 也为了推动斑鳖的调查和保护工作 , 在长沙生态动物园的支持下 , 研究人员在雌性死亡斑鳖的病理解剖检查过程中采集了该个体的组织样品 。通过结合相关测序数据 , 研究人员成功组装出了该个体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装出全球最濒危龟鳖类物种斑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龟鳖类相似体型背后的基因差异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基于多种数据集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算法 , 研究人员发现斑鳖与中华鳖亲缘关系密切 , 然而在54.4百万年前开始分道扬镳 。种群历史分析表明 , 斑鳖的有效群体在历史上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 , 这与其遗传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低相一致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 , 一些与自噬、DNA损伤反应和生长相关过程的核心基因发生正选择或快速进化 , 暗示它们在斑鳖长寿命和大体型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此外 , 研究人员发现与牙齿形成相关的一些基因在斑鳖基因组中是缺失的 , 这部分解释了它们无牙表型的遗传基础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装出全球最濒危龟鳖类物种斑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斑鳖种群状况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装出全球最濒危龟鳖类物种斑鳖】斑鳖全基因组遗传信息的解析和分析 , 不仅为该物种保留了全基因组信息(尤其雌性斑鳖ZW杂合子全基因组遗传信息) , 而且对未来斑鳖的野外调查、搜寻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