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入侵”高校校园( 三 )


目前 , NFT赛道中主要形式包括头像、收藏品、艺术品、游戏、元宇宙、土地资产、公共事业、社交等 。
其中头像和收藏品是当下的主导形式 , 截至2022年初 , 头像NFT的总价值所占的行业份额高达49.4% , 其次是收藏品 , 占比为23.05% 。
可是 ,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说 , 数字内容 , 尤其是头像、画作等以像素为载体的图像内容 , 在实际日常中具有极强的易复制性 , 原著与盗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
在我们熟悉的旧世界(web2.0) ,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 在所谓的头像和画作这两大赛道 , 是否拥有原著权几乎没有任何使用影响 。
换言之 , 这个“头像著作权”本身的使用价值 , 是无法在真实的网络应用中得到体现的 。
那么对应到那个新世界 , 其真正的社会意义或者说使用价值 , 很有可能纯粹是无本之源 。
有个常识是人尽皆知的:任何一样产品/服务或者说商业模式 , 其成立的前提 , 都是需要有一群真实的消费者为其买单的 。
存在一定规模 , 且真实有效的用户群体 , 同时该群体可以从该产品/服务中直接收益并心甘情愿地为服务本身支付金额 , 这才是一个健康且能够长期维持的产业模式 。
但是 , 倘若一个商业模式中 , 我们找不到最终买单的消费群体 , 几乎每一个参与者所期待的都是后来者为自己的投资行为来接盘并坚定地去赌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波接盘者 , 那么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或者说传销 , 其本质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
我们认为 , NFT是一个具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模式 , 用来当作聚拢钱财的金融投资项目 , 既是舍本逐末 , 同时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杀鸡取卵 。
“不可伪造 , 独一无二”是其适配于金融玩法的技术优势 , 过度放大这一点 , 是为“逐末” 。
路径清晰 , 颗粒度极细的“可追溯” , 才是NFT高度适配于内容版权的技术优势 , 但目前在这一领域明确发力的技术团队几乎没有 , 是为“舍本” 。
在这个事情上 , 正己守道名门正派的打法应该是这样的 。
首先 , 去找真正适用于商业化的“版权保护”赛道 , 起码找几个市场消费者心智中可以接受版权付费的赛道去切 。比如音乐、小说、单机游戏等 。
根据TME《2021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数据显示 , 2021年全球NFT交易金额约为250亿美元(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总和) , 但音乐类NFT交易市场份额只有可怜的0.42% 。
NFT“入侵”高校校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 , 研究token加密技术 , 真正将秘钥、使用、账号进行绑定打通 , 大幅降低版权的监管成本 , 从而只需要将资源专注于公有链或联盟链的覆盖接入 。
此外 , 充分利用发挥NFT“可追溯”的技术特征 , 大幅提高内容在传播中的统计效率 , 进而倒逼改进顶层利益分配的现有格局 , 真正做到引发相关行业的底层革命 。
以音乐为例 , 目前 , 内容创作者、唱片公司、播放平台之间的利益传导 , 明显过于粗放 , 大家都采取买断的策略进行一个大致的估值 。
其结果便是既存在优质创作者没有拿到相应报酬的情况 , 也存在所谓的“B面作者”滥竽充数的溢价情况 。
但倘若区块链技术在这一领域真正得到推广 , 那么每一首歌的每一次播放以及相应的播放时长 , 都可以充分统计并对应至收费调整 , 最终使得该行业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 , 从而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
【NFT“入侵”高校校园】不难看出 , 我们所主张的 , 是对著作权在消费者使用端的探索 , 但目前NFT的主流思路 , 是对著作权的直接占用 , 并试图无限放大token的独一无二性去聚焦于其收藏价值 , 但刻意忽视了市场的付费认知以及数字世界中一切都极易一比一复制的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