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情景喜剧》:相声创作有迹可循

5月29日夜间 , 东方卫视播出综艺节目《开播!情景喜剧》的第二期 。关于这期节目 , 我在当晚的综艺评论文章当中已经阐明自己的观点 , 这一期的两个作品虽然都面对“是不是情景喜剧”的争议 , 但却是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 。在这一期的节目当中 , 吴彼团队带来了《再见爱人》的第一幕作品 , 因为载歌载舞等多方面的原因 , 英达老师认为这个作品不能算是情景喜剧 。而吴彼则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 并且表示 , 自己在大学的毕业论文当中 , 便专门研究了音乐剧如何实现中国本土化的问题 。
《开播!情景喜剧》:相声创作有迹可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节目播出之后 , 吴彼英达之争 , 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之一 。音乐剧和情景喜剧之间有无明显的界限 , 能否融合在一起 , 《再见爱人》这种载歌载舞 , 甚至于意识流很多的作品 , 是不是情景喜剧等等 , 都成为专业剧迷们讨论的内容 。这一次 , 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点赞的新现象 , 大家愿意围绕问题本身进行探讨 , 而不是围绕明星展开 , 为谁站街 , 帮谁骂街了 。
《开播!情景喜剧》:相声创作有迹可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 , 则是几年前《相声有新人》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时候 , 李宏烨和郭德纲围绕相声创作之间产生的争执 。曾经创作并且演出过多部相声作品的李宏烨 , 在《相声有新人》之前 , 便已经获得过非常不错的网络点击和听众关注度 。在节目当中 , 青年相声工作者李宏烨提出了相声创作有一套有迹可循的公式的理念 , 郭德纲当场表示反对 。节目播出之后 , 互联网上出现了非常值得反思的事情 。
大家并未围绕“相声创作是否有一套有迹可循的公式”这个话题进行有效讨论 , 而是着急站队 , 帮明星“骂大街” 。一时间 , 互联网上被搞得乌烟瘴气 , 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 , 反倒是被这群帮着明星“骂大街”的言论遮盖了 。因为“骂大街”的铺天盖地 , 最终造成普通网友也放弃了对于真正问题的思考 , 毕竟 , 吃瓜看乐子 , 比动脑子思考要简单的多 。
《开播!情景喜剧》:相声创作有迹可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青年相声工作者李宏烨在自己的相声理论当中提出 , 相声创作 , 多少秒要爆梗一次 , 什么地方安排包袱等等 , 把这些技术性的设计具体到了以秒为单位上 。这其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相声创作路径问题 。在《开播!情景喜剧》第一期的舞台上 , 有一位视频博主说自己在创作搞笑视频的时候 , 按照多少秒就要设计一个笑点的原则进行创作 , 实在就是对李宏烨几年前提出的相声创作理论的一次翻版 。
帮明星“骂大街”的乌烟瘴气散尽之后 , 喜剧创作者们都重新回归到了理性状态 。大家纷纷发现 , 相声创作、喜剧创作 , 确实有迹可循 , 确实有一套“公式” 。当然 , 这里的“公式”并非是被某些帮明星“骂大街”的账号们歪曲解读的数学公式 , 用XYZ套弄出来的简单程式化内容 。而是喜剧艺术创作当中那些已经成型的规律 , 把握好这些规律之后 , 真的可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
《开播!情景喜剧》:相声创作有迹可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 , 李宏烨郭德纲之争刚刚产生的时候 , 我便聊过个人看法 。相声创作、影视剧创作 , 原理应该是相似的 。我们在大学中文系当中开设的剧本创作课程当中 , 讲的就是影视剧创作上的已经找到的一些规律 , 就是影视剧创作的“公式” 。把剧本创作“公式”恶意解读为数学公式 , 一定是藏着坏水的 。其实 , 但凡我们略微读一点书 , 就明白 , 影视剧创作的一些经典教程著作当中 , 讲的都是“公式” 。比如 , 感兴趣的读者 , 可以阅读罗伯特·麦基的《故事》 , 这本书就是用“公式”的方式 , 给读者们讲剧本创作的规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