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 四 )


2018年 , 在巴丹吉林沙漠参加48小时沙漠生存训练的经历令蔡旭哲印象深刻 。当乘组进入沙漠时 , 最高气温达到40多摄氏度 。接着又遭遇了沙尘暴 , 刮起8级大风 。迎着漫天黄沙 , 他们赶在天黑前搭好帐篷 。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 , 干了又湿 。因为饮水量有限 , 嘴都干裂了也舍不得多喝 。
第二天 , 他们又赶上了沙漠中难得遇到的大雨 , 晚上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 。好在搭建的帐篷十分牢固 , 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 。第三天 , 他们负重徒步行5公里 , 整整走了三四个小时 。短短48小时 , 跨过了三天两夜 , 却像是经历了一年四季 。蔡旭回想起来总觉得苦中有乐 。
所有航天员都通过考核 , 全部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 。但由于飞行任务次数限制 , 蔡旭哲一直没有机会飞向太空 。但他知道 , 中国载人航天跨越发展 , 空间站时代的任务越来越多 , 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 只有更加努力地训练 , 才能更好地迎接机会的到来 。
整整12年的执着与奋斗 , 蔡旭哲入选飞行乘组 , 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 为祖国出征太空 , 他深感骄傲和自豪 , 同时也有无形的压力 。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建造阶段 ,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任务非常繁重 。比如 , 空间站首次出现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运行 , 要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航天器组合体进行管理和运行 , 不仅工作量巨增 , 也面临许多新的技术状态去辨析掌握 。
因此蔡旭哲深知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任务成败 , 地面训练更要分秒不差、毫厘不失 。每次大型试验、大项操作 , 他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 对任务流程、操作手册都反复背记、烂熟于心 , 一遍遍推演 , 一遍遍练习 。针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 为了实现完美对接 , 他常常一个人在航天员公寓里对着桌面模拟器训练到半夜 。
飞天之路上 , 蔡旭哲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训练 , 都无所畏惧 , 充满着斗志 。他说 , 看到电影《长津湖》里提到的“杨根思三个‘不相信’战斗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 自己有深深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