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的法则》:现实题材的法治剧,许婕展现出了同理心和人性观

现实题材法治剧《女士的法则》播出大半 , 许婕这个人物的变化非常明显 。从一开始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冷冰冰”律师 , 到现在变成设身处地为案件当事人着想的“有温度”律师 。
许婕处理工作的方法在改变 , 她对人、对事的态度也在改变 。最初 , 她忽视人情冷暖 , 观众会感觉这个人物高高在上 。现在 , 她对当事人有了同理心 , 观众会感觉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近 。
许婕为何会有这种变化?梳理下来 , 这三桩案子的处理 , 见证了她的一步步成长和变化 。
《女士的法则》:现实题材的法治剧,许婕展现出了同理心和人性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一桩 , 张悱离婚案 。许婕此时初到律师事务所工作 , 此前她是在大公司担任法务 。现在面对身患渐冻症的委托人张悱 , 一开始 , 她考虑的是如何为张悱争取到更合理的金钱赔偿 。但是 , 她忽视了张悱需要陪伴女儿的诉求 。在接触深入之后 , 她逐渐明白在这桩离婚官司之中 , 亲情才是第一位的 。
从整个处理过程来看 , 许婕只想尽快让双方达成协议 , 但这样却是在割断当事人之间的感情线 。离婚官司中牵扯到的儿女亲情 , 只有用真心去感受委托人的情感世界 , 才能避免离婚双方大动干戈 。
同理心 , 是许婕在这桩案子里收获到的宝贵经验 , 这也给她之后处理案子提供了标尺 。在张悱离婚的整段剧情中 , 与现实的紧密关联是该剧的鲜明特色 , 每个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真实质感 。在这样的氛围中 , 逐渐让许婕的形象丰富化、立体化 。
第二桩 , 代购假包案 。许婕的委托人赵森买到了假包 , 要起诉网店店主 。原本许婕认为这是一桩很简单的案子 , 而且店主自己承诺“假一赔十” 。但是 , 当她看到店主困难的家庭条件 , 处理案件的态度和方法也开始转变 。
在这桩案件中 , 许婕以同理心来看待案件中的当事人 。在维护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之下 , 为双方构想合理的解决办法 。这时 , 就凸显了许婕的人情味 。她甚至连代理费都忽略了 , 这与她最初说一不二的工作态度大相径庭 。
有温度 , 是许婕在处理这桩案子时的鲜明特点 。许婕能够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案件 , 让当事人双方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结果 。这时的许婕 , 面露微笑 , 脸上有光 。这样的人物 , 已经走入观众的内心 , 引发情感共鸣 。
《女士的法则》:现实题材的法治剧,许婕展现出了同理心和人性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三桩 , 庄文华过失致人死亡案 。导致女生清文受害的嫌疑人已经到案 , 她父母委托许婕向管理不严的培训机构讨要一个说法 。
《女士的法则》作为现实题材法治剧 , 在剧情中展现的案件每一桩都颇具力度 。尤其是这桩“庄文华案” , 达到了揪心的效果 。
许婕在处理这桩案子的过程中 , 展现出了作为律师她所具备的专业素质 , 分析案情条理清晰 。同时 , 对于委托人和受害者 , 她展现出了同理心和人性观照 。
此时的许婕 , 不仅能够有效且精准地处理案子 , 而且还在帮助委托人走出阴霾 。面对中年丧女的巨大伤痛 , 以及网络舆论的困扰 , 委托人甚至想撤诉 。许婕从女生心理出发 , 开导委托人说:“文文还在世的话 , 她也不会愿意让别的女孩遭遇这种经历 。现实里 , 只有法律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权益 。”
一语中的 , 她的理智和信心带给了委托人力量 , 帮助对方直面现实 。许婕让这段剧情中透着人性光亮 , 她正直且带有温度的烟火气形象越发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