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的高评分原因何在?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梦华录》的高评分原因何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近 ,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沉寂已久的国产剧掀起了些许波澜 。豆瓣开分8.3分 , 一路涨到8.8分 , 30多万人 , 一半以上都给出了五星好评 , 《梦华录》一跃成为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古偶剧 。一部古偶剧 , 竟然能与《家有儿女》《隐秘的角落》《大江大河》等剧比肩 , 的确让人出乎意料 , 但细想之后会发现高评分也在情理之中 。
如果横向对比同等分数的其他国产剧 , 很容易会让人产生《梦华录》评分名不副实的怀疑 。这就掉进了影视评分机制的陷阱中 , 以为评分应该是绝对客观公正的 , 可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 , 变成盲目统一划线和强行横向比较 。影视评分机制的参考价值 , 已经被观众和业内公认 , 但具体的评分行为背后有着多种因素的牵制 。
一方面 , 从客观上讲 , 不同类型的剧集 , 有着各自比拼的赛道 。比方说 , 偶像剧和悬疑剧就不能一概而论 , 前者只要剧情流畅 , 演员颜值过关、演技在线 , 基本就能收获好评 , 而后者只要出现逻辑漏洞 , 哪怕其他方面再优秀 , 也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扣分项 。这就造成一种常见的现象 , 有人为某些作品抱不平 , 抱怨观众太苛责 , 而有人会觉得某些作品分数虚高 , 水分太多 。
另一方面 , 评分既然是由观众打出 , 那就不可避免会带有主观性 ,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 , 审美预期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 这既与个人的审美期待有关 , 也跟社会整体的接受能力有关 。譬如 , 2008年播出的《魔幻手机》 , 在当时一度被视为烂片 , 但近些年不少人回看这部剧作时 , 惊叹剧中的奇思妙想和超前的科幻意识 , 于是掌握评价话语权的他们重新给予了这部剧更加公允的评价 。
《梦华录》的高评分也可作如上理解 。虽然从客观上讲 , 《梦华录》立意不算深刻 , 创新性有限 , 演员的台词演技也有进步的空间 , 但放诸整个古偶剧赛道 , 参照当下观众的审美预期 , 对其高评价就不难理解了 。
古偶剧是国产剧的一大特色 , 也是影视剧市场上的常客 。多年来 , 流水线式的复制生产和粗制滥造 , 让古偶剧沦为吐槽的重灾区 。今年 , 《镜·双城》《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且试天下》三部S级以上的古偶剧接连“扑街” , 再次证明“大IP+流量”路线的失效 。古偶市场之潦倒 , 屡次降低观众的审美预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一部制作精良的古偶剧 , 让饥渴已久的观众疯狂地报复性好评 ,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梦华录》的火爆 , 全是同行衬托的结果 。仔细打量《梦华录》的成功之处 , 也能带给国产剧不少启示 。不同于当前市场上千篇一律的网文改编剧 , 《梦华录》以元杂剧大家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为依托 , 将文本中女性侠义互助的内核与当下“girls help girls”的精神相呼应 , 改编后上演了一出带着古代壳子的现代故事 。实景拍摄 , 古色古香的布景 , 传统文化元素的点缀 , 让《梦华录》别有一番质感和韵味 。更难能可贵的是 , 剧中的人物不再悬浮于半空 , 有了人情味 , 有真实的行为逻辑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另外 , 反套路的剧情设计 , 也带来了不少新意 。
【《梦华录》的高评分原因何在?】归根结底 , 鼓励也好 , 报复也罢 , 不管观众的出发点如何 , 期待好的作品永远是最终诉求 。对于其他国产剧来说 , 以《梦华录》的成功为标杆 , 汲取其中的优秀经验 , 回归创作本身 , 用诚意和尊重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 才能让这样的成功不再是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