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华录》火了 除了刘亦菲和陈晓的“神颜”《梦华录》还有满满的宋人日常

本文转自:大河网
《梦华录》火了 除了刘亦菲和陈晓的“神颜”《梦华录》还有满满的宋人日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朝餐饮图(资料图)
《梦华录》火了 除了刘亦菲和陈晓的“神颜”《梦华录》还有满满的宋人日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制图\韩露
顶端新闻首席采访人员王峰/文播出方供图
这些年的古装偶像剧呈现摆烂之势 。相比之下 , 以宋朝文化为背景的《梦华录》在古今视角的碰撞与融合中达到平衡 , 更以现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艺术表达 。
该剧宣传方告诉顶端新闻采访人员 , 《梦华录》并非历史正剧 。而在宋史专家吴钩看来 , 《梦华录》中的很多细节都与史实契合 , “在《梦华录》中品味宋人生活是个不错的观剧消遣 。”
三个女孩的“北漂”故事引共鸣
《梦华录》并没有取材自时下的网文IP , 而是改编了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在《梦华录》前八集 ,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重要情节 , 为救出被赌徒周舍骗走的姐妹宋引章 , 赵盼儿假意与周舍虚与委蛇 。刘亦菲将赵盼儿假装醉酒的“媚”和周舍离开后的“嫌弃”与“恶心”演出了层次感 , 前者符合赵盼儿从良前的乐妓身份 , 后者则与女主自立自强的人设暗合 。
导演杨阳告诉顶端新闻采访人员 , 自己一直渴望拍一部能够表现女性的电视剧 , 《梦华录》本身是一个很丰富多彩的女性题材 , “活色生香、美艳生动 , 是一个非常有烟火气的市井戏 , 演的都是百姓生活和寻常人家 。”不过杨阳希望观众能了解 , 《梦华录》是在采用宋朝显著风貌特征的故事背景下 , 通过现代人的眼光对作
【《梦华录》火了 除了刘亦菲和陈晓的“神颜”《梦华录》还有满满的宋人日常】品进行艺术表达 , 在古今视角的碰撞与融合中达到平衡 , 而非典型的古装历史正剧模式 。
杨阳希望观众能从《梦华录》里看到具有现代意识的女孩的“北漂”故事 , 用古装去表现现代生活 , 这一点与编剧张巍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我最想传达的理念就是女性友谊 , ”张巍说 , “无论环境多么艰难 , 女性之间的彼此帮助 , 为了同一个理想和目标奋斗的精神依然可以称为了不起的能量 。”
张巍从小就喜欢阅读明清市井传奇小说 , 大学里又在《中国戏曲史》中接触到元杂剧、宋元南戏的剧本 。他很欣赏关汉卿笔下的女性 , 他认为 , “即使放到今天 , 她们身上呈现出的侠义、善良、勇敢、聪慧等特点 , 也非常具有现代精神 , 符合当下观众倡导的女性意识 。”
剧中还原了哪些宋朝痕迹?
在南宋首都“处处各有茶坊”
除了三位女性 , 茶饮也是《梦华录》的“主角” 。
事实上 , 宋朝的饮茶之风盛行 , 斗茶甚至成为一种全民活动 。点茶的工艺流程有“碾茶、热盏、击拂、水痕” , 其中点茶的铜瓶是根据古籍记载 , 重塑的一个专门用于注汤的汤瓶 。“茶百戏”则是用清水在茶汤上写字或作画 , 清水将茶汤的悬浊液稀释 , 从而变换出各种图案 。拍戏期间 , 杨阳请了“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给剧组上课 。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 京城朱雀门外 , “以南东西两教坊 , 余皆居民或茶坊 , 街心市井 , 至夜尤盛” 。南宋《梦粱录》记载 , 临安“处处各有茶坊” 。吴钩介绍 , 茶坊构成宋代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 , 而不仅仅是单纯饮茶的私人所在 。清雅的茶坊是“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高端的茶坊可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 , 习学乐器、上教曲赚”;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 。高端茶坊不论是品位 , 还是价位 , 都要比今日的星巴克高出几个段位 。不过宋人并不会因此质问“为什么一杯茶汤卖得这么贵” 。显然 , 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 , 而是格调 , 是生活方式 , 是身份识别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