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社交观察类综艺火了,桃花坞是如何做到的( 二 )


更多元丰富的社交冲突
“这一季最大的调整是先把规则和任务设定好 , 让嘉宾在既定框架中去生活 。”池源告诉采访人员,本季节目中“坞民”们的所有开销、物资都需通过完成任务赚取“贡献值”实现 。当“贡献值”成了“硬通货” , 本季节目的第一个戏剧冲突出现了——“内卷”和“反内卷”的对抗 。
这档社交观察类综艺火了,桃花坞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档社交观察类综艺火了,桃花坞是如何做到的】在既定框架之下 , 节目组通过拍摄桃花坞宣传片、承包责任田、照顾小动物、跳探戈等集体任务及个人任务的设置 , 将新老坞民划分成组 , 让其通过任务自然联结起来 , 推动社交关系的分化与发展 。当新坞民与老坞民共处同一环境中 , 新坞民自觉缺少归属感 , 选择通过“卷”来实现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 , 进而掌握自己在群体中的话语权 。
除了任务 , 还有惩罚 。本季节目的“放逐”环节 , 不仅会搅动15位坞民间的社交状态及关系 , 还将喜欢群居或独处的两类人的社交状态真实展现在大众面前 。在节目看片会上 , 导演谢涤葵分享了设置“放逐”环节的初衷 , “从投票中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格 , 以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同时 , 这个环节也可以推动人物关系的变化 , 营造不同生活价值观的碰撞 。”
这档社交观察类综艺火了,桃花坞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池源表示 , “我们预设的东西也就是前面一点 , 到后面完全是我们打个样之后 , 全交给艺人自己 。所以 , 我觉得他们这次的能动性和主观的意愿会比第一季强得多 。”他还提到 , 在“大规则+自定义”的玩法下 , 观众可以看到“坞民”们更自在多元的生活方式 , 也能看到类现实社交场景下更多元的社交冲突 。
更舒服的社交距离
“让15个人找到彼此舒服的相处距离和节奏”是池源在本次“实验”中希望达到的效果 。从集体住大通铺 , 到选择小伙伴合住 , 再到组成三个不同的“家庭” , 分阶段住宿是搅动关系变化的一个主要手段 。在池源看来 , “集体居住能减弱彼此的边界感 , 快速拉近大家的距离 。随着节目录制 , 大家不仅会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 还会找到跟别人的舒适社交距离 。”
这档社交观察类综艺火了,桃花坞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桃花坞” , 你可以独处 , 给自己充分的思考和放空时间 , 比如 , 像王传君一样 , 一个人在海边看两个小时白鹭;也可以沉浸在小圈子 , 结伴去拍视频或聚集在广播站;还可以投入大集体 , 一起筹备晚会、参加运动会 。池源表示 , “这一季的氛围更轻松自在 , 大家在群居生活里更在意自己的感受 。”
在《五十公里桃花坞2》中 , 不仅“坞民”之间在寻找舒服的社交距离 , 创作者和嘉宾之间亦如此 。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池源意识到 , 节目组与嘉宾之间的信任感比节目规则更重要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嘉宾放松 , 找到安全感 。同时 , ‘老坞民’的放松状态也会带动‘新坞民’ 。”
这场社交实验融合了尴尬、社死、荒诞、治愈、温暖等多种元素 , “介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 。过程有些荒诞 , 但大家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 人际关系的走向在不停变化 。”对池源来说 , 《桃花坞》是其从业生涯中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品 , 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 让人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