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之上》:无愧于北影节最佳影片的称号

本文转自:京报网
上周五 , 由刘智海执导的小成本战争片《云霄之上》在全国艺联专线与观众见面 , 上映5天收获了152万票房 。网友惊喜的发现 , 原来战争片 , 也可以拍出文艺片的惊艳!
【《云霄之上》:无愧于北影节最佳影片的称号】《云霄之上》:无愧于北影节最佳影片的称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去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 , 制作成本仅300万元的《云霄之上》在15部入围影片中脱颖而出 , 囊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 成为这一届北影节的最大赢家 。其中陈伟鑫、吴嘉辉等7位男演员集体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非常惊艳:银幕上先是一个手的特写 , 这只手黝黑、血迹斑斑 。然后镜头摇起 , 逐渐出现了一个战士的全身 , 战士挣扎着站起来 。镜头逐渐后推 , 露出了越来越多已经死亡的士兵们的尸体 。突然一声冷枪 , 战士应声而倒 。镜头继续后推 , 尸体越来越多 , 显示不久前的战斗是多么的酷烈 。然后 , 一只狼狗进入镜头 , 原来是几个白匪牵着狼狗在搜寻是否还有活着的红军战士 。这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非常迷人 , 显示了导演在镜头处理上的功力 。这个镜头也显示了导演在画面处理上的原则:不美化战争 , 用最真实的影像 , 来还原战斗的残酷性 。
《云霄之上》:无愧于北影节最佳影片的称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云霄之上》有三点做得尤其突出 。
首先是强调影像的造型感和“诗意”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 以《黄土地》《一个和八个》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们的处女作 , 曾经在世界影坛刮起过一股“中国风” 。但最近这些年 , 随着商业电影的兴起 , 这类在画面造型上具有探索性的作品很少见到了 。《云霄之上》虽然在浙江丽水的山区里取景 , 但创作者将秀丽的景色和残酷的战争结合起来 , 不管是雾气弥漫的山林 , 陡峭狭隘的岩洞还是充满了诗意的芦苇荡 , 都采用了特别的角度拍摄 , 在画面上非常有冲击力 。
其次 , 影片在特写的运用上非常到位 。比如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手和脚的特写镜头 , 也出现过很多次蛇的特写镜头 。通过不同的手部特写 , 观众能感知到战争的惨烈程度 。而蛇的出现 , 让山林充满了危险性 , 也凸显出环境的恶劣 。
最后是环境背景声的大量运用 。《云霄之上》用了大量的环境背景声 , 观众能清晰听到风刮过的声音、蝉鸣的声音和动物嚎叫的声音 , 这是属于江南地区山林特有的声音 。在这些大自然的声音中听到突然响起的枪声 , 尤其显得惊心动魄 。
《云霄之上》:无愧于北影节最佳影片的称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除了上述的特点 , 《云霄之上》在剧情的处理和主题的挖掘上也做得不错 。影片用倒计时的方式 , 讲述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战士们 , 在被打散掉队后重新集结组成游击队 , 继续执行上级命令 , 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弹药库以挽救另外300多名战友生命的故事 。洪启辰和沈大磊之间的分歧是影片的主线 , 前者决定无条件执行上级命令 , 后者却以自己没有接到命令为由(实际上也接到了) , 认为寡不敌众 , 没有必要以卵击石 。但随着情节的发展 , 在洪启辰的坚持和鼓励下 , 这些抱有不同想法的战士们 , 逐渐扭成了一股绳 , 在一次次惨烈的战斗中 , 完成了任务 , 也逐一牺牲 。《云霄之上》的重点不是塑造完美无缺的英雄 , 而是着眼于战争的残酷性和战士们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 , 真实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