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2+3”智模式 电子档案改革助力金融审判

本文转自:上海法治报
编者按
2018年 ,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署智慧法院建设 , 推动“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归档方式改革 , 在上海等8个地区先行试点 。
电子卷宗混合单套制归档改革 , 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在线诉讼发展趋势 , 形成以电子档案为唯一归档方式 , 将确有必要的纸质原件以电子档案附件形式归档的诉讼卷宗归档和管理模式 。
上海金融法院作为上海第二批试点法院 , 自2020年7月开展试点以来 , 积极打造以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1+2+3”智模式 , 实现电子卷宗混合单套制归档全覆盖 , 有力推动了金融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
一、成立“一个中心” , 实行集约化管理
成立“智辅事务中心” , 合理配置管理人员 , 将审判全流程中的审判辅助性工作聚能于一处 , 由专业团队集约化完成 , 使电子诉讼档案的制作更加高质、高效 , 流转更加顺畅、便捷 , 入库更加安全、完整 。
一是打造电子文件数据采集新模式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智辅事务窗口 , 由专门人员对立案阶段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统一扫描 , 确保电子诉讼材料准确完整 , 让电子卷宗“能够用” 。
打造“1+2+3”智模式 电子档案改革助力金融审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设立在诉讼服务中心的智辅事务窗口
在业务庭室配置“随案之星”移动扫描车 , 专业扫描人员及时采集审理过程中补充的诉讼材料 , 真正做到随案随扫 , 极大提升了电子卷宗的即时性、完整性 。
打造“1+2+3”智模式 电子档案改革助力金融审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案之星”移动扫描车
引导和鼓励律师按照电子卷宗归档质量标准做好电子诉讼材料的准备 , 实现网上立案系统与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归档系统无缝衔接 。
二是严把电子文件数据流转六环节 。紧盯立案、送达、审理、结案、评查和归档六个环节 , 通过现场观摩、视频指导、授课培训、一对一引导、技术攻关等方式 , 不断提高法官助理、书记员电子卷宗“混合单套制”实务操作能力 。通过环环相扣 , 形成外包团队仅在电子卷宗平台制作、书记员仅在电子卷宗平台检查、承办法官仅在电子卷宗平台审核、档案员仅在电子卷宗平台接收的一体化流程 。
打造“1+2+3”智模式 电子档案改革助力金融审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授课培训现场
三是着力发挥集约化管理最大效能 。设立审前、扫描、归档3个辅助组进行集中统一办公 , 优化考核体系 , 扫描效率提高30% , 送扫周期缩短为平均3日 , 统筹了事务运转 , 实现管理集约化 。
二、利用“两个系统” , 提升审判质量效率
通过“智慧庭审系统”和“文书智能辅助系统” , 推进技术创新在诉讼档案单套制实践中的深度应用 , 促进全流程网上办案 。
一是立足司法实践 , 大力开展在线诉讼 。大力开展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线审批 , 使电子文件即时在线生成 , 促进电子文件归档 , 推动了纸质卷宗办案向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的转变 。紧密结合庭审改革 , 利用区块链、CA认证、电子签名、大数据等技术 , 自动生成庭审笔录 , 实现庭审记录与电子归档的“无缝衔接” 。
二是着眼办案需求 , 提供智能辅助 。文书智能辅助系统运用OCR、文本挖掘等技术 , 提升法官编写裁判文书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电子卷宗深度应用 , 法官可使用类案推送、法条查询、左看右写、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的功能 , 保证了文书格式的规范性 , 实现了电子文件直接在线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