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好莱坞爱情电影,诞生了史上第一个,奥斯卡聋人影后

80年代 , 新人剧作家马克麦道夫在美国罗德岛大学任教的时候认识了校内的一个聋人女演员 , 以她为灵感 , 写出了一部轰动了百老汇的剧作《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 并连获1980年的「 托尼奖 」、「 外围剧评家奖 」和「 报界剧评家奖 」 。
在9年后 , 改编自本剧作的同名电影也获得89届奥斯卡的青睐 , 将「 奥斯卡最佳电影 」和 「 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收入囊中 。
尽管在今天的审美看来 , 这部电影的情节有些老套 , 但却给当时的美国电影界带来一场变革 , 年仅21岁的女主角的玛丽·玛特琳 , 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 , 也是第一个聋人奥斯卡影后 , 也让普罗大众第一次从电影里了解到聋人的感情世界 。
这部好莱坞爱情电影,诞生了史上第一个,奥斯卡聋人影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爱你 , 也希望你爱真实的我
电影将原剧作改编成一个以爱情为主的俗套故事 。
一个天性乐观的青年教师利兹来到一个岛上的聋人学校任职 , 遇到了一个孤僻的聋人女工莎拉 , 他被她的美丽和独特所吸引 , 他们经历了相识、结合、争吵、分离 , 当巴赫的协奏曲在末尾处响起时 , 这段特殊的爱情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这部好莱坞爱情电影,诞生了史上第一个,奥斯卡聋人影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比起动人的爱情故事 , 剧中两人的情绪激愤的争吵要更有现实意义 , 描述了健听人和聋人之间的心理错位 , 还原了原剧作给人的震憾和战栗 。
他俩的冲突 , 正是健听人与聋人间改变与反改变的冲突 。
莎拉的幸运 , 是遇到了利兹 , 他愿意包容她 , 愿意爱她 , 愿意成为她的「 耳朵 」和「 嘴巴 」 , 他俩的结合 , 是在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上创造了可能 。
可是利兹像大多数健听人一样 , 希望能把莎拉带入正常人的世界 , 他要求莎拉说话 , 想要莎拉听歌 , 教会莎拉玩要说话的扑克牌.....利兹的本意是好的 , 但是他也在用他的行为 , 无时无刻在告诉莎拉 , 她是特殊的 。
这部好莱坞爱情电影,诞生了史上第一个,奥斯卡聋人影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这是莎拉想要的吗?
莎拉爱他 , 爱得十分痛苦 , 她愿意去学怎么打扑克 , 试图对着镜子练习说话 , 试图用手语去演奏利兹爱听的巴赫.........但在莎拉心里 , 更希望利兹能尊重她不说话的权利 , 希望利兹能够走进她内心的世界 , 而不仅仅是 , 把她拉进她「 不擅长 」的世界 。
她所处的世界 , 并不像利兹所想的那么可怜 。
她听不到 , 但是能用肢体语言去「 述说 」海浪的声音 , 春天冲破冬日死亡的声音 , 青藤从老树上生长的声音 , 夕阳落入海岸线的声音…......她喜欢手语 , 不但因为这是她的语言 , 也因为她能够用手势去描述一个宏大世界 , 她在这个世界不是特殊的 , 是「 健全 」的 。
这部好莱坞爱情电影,诞生了史上第一个,奥斯卡聋人影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莎拉所坚持的 , 是希望利兹能接受本来的自己 , 一个不会说话的她 。在电影的高潮 , 莎拉几乎是用乞求的态度在对利兹「 大吼 」 : 不要可怜我 , 我宁愿做我自己 。
利兹的近乎悲悯的态度 , 在莎拉看来 , 就像一个控制她的枷锁 。利兹谴责莎拉不愿意打开心房 , 不愿意走进健听人的世界 , 可是 , 利兹何时走进过莎拉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