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变的“栓Q哥”:用特别的方式宣传家乡

本文转自:桂林生活网
近期 , 在网络社交平台经常能被“栓Q”这一网络热词刷屏 , 短视频中也经常能听到一首洗脑的“划船歌” 。这两个爆火的网络梗都来自阳朔县白沙镇的刘涛 。“栓Q”成为刘涛出圈的一张“名片” , 承载着网友对刘涛的第一印象 , 但在这些看似搞笑视频的背后 , 却是一位农民励志向上的故事和对家乡的浓厚情感 。
●农民刘涛火出了圈
“栓Q”“漏 , 漏 , 漏哟伯特 , 锥特里董特丝居……”最近 , 一个网络热词和一首魔性的“划船歌”在网上火出了圈 。这个词和这首歌都出自于阳朔县白沙镇“70后”的农民刘涛 。
在刘涛的抖音账号可以看到 , 他的粉丝数有156万多 , 总获赞数超1895万 , 在置顶的视频中有两条是他翻唱《row the boat》的视频 , 点赞量累计超458万 。视频中 , 背景是阳朔美丽的遇龙河 , 他的演唱让这首英语儿歌变得极其魔性 。网上有很多人根据刘涛翻唱的版本加入合唱 , 还改编成不同的曲风 , 掀起了一股“划船热潮” 。
近段时间 , 一条“栓Q的创始人找到了”的话题也冲上了网络热搜榜 。不少网友“考古”出了去年夏天刘涛的视频 , 他用中英文双语介绍阳朔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 阳朔堪称甲桂林……Welcome to Guilin , Welcome to Yangshuo , thank you……”其略显诙谐的发音火遍了网络 , 结尾表示感谢的“栓Q”更是成为了他的标志性语言 。这个网络热词使得很多网友亲切地叫他“栓Q哥” 。
日前 , 采访人员在阳朔县白沙镇见到了刘涛 。与视频中相比 , 他显得有些拘谨和腼腆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火 。”刘涛说 , 他只是一个农民 , 他的“划船歌”火了以后 , 近半个月以来 , 自己的粉丝数一直在上涨 。
6月18日 , 在刘涛的粉丝数达到100万之际 , 他举办了一次粉丝见面会 。刘涛说 , 当天有不少粉丝专门从外地赶过来 , 还有人在现场等了他好几个小时 。他特别感动也非常高兴 , 很感谢有这么多人支持和鼓励他 。
●励志的英语学习路
“栓Q哥”刘涛出圈了 。作为新晋“网红” , 刘涛给大家带来的印象是一个略显搞笑的农民歌手和农民英语爱好者 。他略带口音的英语发音和质朴的形象带来的巨大反差 , 让很多人想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
刘涛有五个兄弟姐妹 , 父亲去世得早 , 母亲将孩子们拉扯大 。刘涛的母亲说 , 以前他们家的条件很艰苦 , 但是刘涛读书特别厉害 , 也很会为家里分担压力 。
“上世纪80年代 , 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来阳朔玩 , 街上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 。在村上 , 只要遇到外国人 , 他们都会热情地跟我说Hello 。”刘涛说 , 从那时候开始 , 他就特别渴望学习英语 , 希望能够跟外国人对话 。
对于刘涛来说 , 最开始学习英语是困难的 。他的老师告诉他 , 只要把单词记下来 , 学英语就不难了 。于是 , 每天天刚亮 , 刘涛就一边烧柴做饭 , 一边背单词 。从家到学校的路上 , 他也一直在背单词 。就这样 , 他初二之后的英语成绩开始突飞猛进 。到了中考 , 满分100分的英语试卷 , 他就考了94分 。
中考那年 , 刘涛成功拿到旅游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但是 , 上学处处要花钱 , 之前读初中的费用他能够靠卖冰棍来挣 , 可支付中专的费用远远不够 。于是 ,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开始 , 当时体重只有八九十斤的刘涛每天上山砍100斤的柴 , 走10公里的路拿去卖 , 一趟能挣10元钱 。一个暑假下来 , 他用各种法子才凑到400多元 , 连一半的费用都不够 , 最后只能含泪放弃 。
辍学后 , 刘涛当起了放牛娃 , 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学习英语 。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本英语教材 , 开始在家自学 。白天他把牛赶到山上吃草 , 自己就在一旁看书 。下雨了 , 他就躲到旁边的岩洞里背单词 。遇到不懂的地方 , 他就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 到10公里外的阳朔县城找外国游客请教 。到了晚上 , 他再把书上的内容抄在本子上 , 加强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