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恐龙长这样!这部片子让“侏罗纪”特效都out了(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巴巴里翼龙
打不过 , 智商凑 。纪录片中 , 一只雄性巴巴里翼龙没有巨大的头冠 , 看上去和雌性无异 , 于是 , 它索性隐匿在雌性群体中 , 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 , 因为有时候它会被雄性误认 , 收到求爱讯息 。所以它赶紧开溜 , 忙着找对象的正事 , 结果真的成功了 。
夏季 , 暖空气上升被带电粒子附着 , 产生闪电风暴 , 引发了森林火灾 , 一些植物被烤成了“火种” 。大多数动物会逃走 , 但对有的动物来说却是机会 。
身长1米8的伤齿龙是兽脚类恐龙中体形比较小的成员 , 但就脑容量比例而言 , 它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在纪录片中 , 它利用自然火种去引发一次新的火情 , 从而逼迫那里的猎物逃出藏身之所 , 成为它的盘中餐 。
这些诡计多端的行为在古生物中是否真实存在 , 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 但“男扮女装”“纵火犯”等行为的确可以在现生生物中找到原型实例 , 比如一些鸟类 。
王宇认为 , 这些情节的设置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于古今生物行为多样性的认识 , 在合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纪录片叙事的戏剧性和精彩性 , 具有很典型的实验精神 , 是古生物科学复原的一种延伸 。
生态复原
科学性:★★★☆☆
艺术性:★★★★★
《史前星球》的制作过程十分漫长 , 总共超过三年半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制作人决定将计算机生成的生物与真实世界的自然背景相结合 , 创造更为壮观的视觉效果 。该团队被派往世界各地拍摄镜头 , 从冰岛到纳米比亚到处寻找与6600万年前的世界“相似”的背景 。
实景拍摄天然带有“真实”的优势 , 可以营造出一种真正的“自然纪录片”的质感 。
但在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看来 , 这只是制作团队的一种美好愿望 , 自然环境的“真实”反而造成了科学复原中一个最不可忽视的bug——恐龙时期的生态环境 , 和我们当下的自然环境相差甚远 。
汪筱林说 , 无论是侏罗纪还是白垩纪 , 恐龙最常见的生活环境是比较温暖、潮湿的 , 因为它们大部分是冷血动物 , 要靠外界温度使体温升高 , 活动能力才能增强 。而且纪录片大量出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是植食性的、群居性的动物 , 要依靠大量植物活着 。
“然而 , 它们却频频出现在沙漠和冰封世界 。尽管它们的化石发现地曾是沙漠戈壁或者极地 , 但不意味着它们活着的世界就是那番景象 。”
汪筱林还提到 , 纪录片虽然也出现了河流、森林环境 , 但那里的植物框架却是严重错误的 。“恐龙生活的年代主要生长着裸子植物 , 比如银杏、松树、柏树、杉树、苏铁 , 还有一些菌类 。但在纪录片中 , 占据主要生态位的却是被子植物 。”
制作团队曾介绍 , 他们利用了古气候模型提供数据集 , 依此对当时的环境进行最科学的描述 , 可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
在汪筱林看来 , 生态环境往往是古生物复原中很容易出现细节纰漏的部分 。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 , 2008年 , 他与合作者发现了一种白垩纪最小的翼龙——隐居森林翼龙 , 翼展仅有25厘米 。它们栖息在树枝上 , 以昆虫为食 。于是 , 在那张精心绘制的复原画中 , 隐居森林翼龙的嘴中叼着一只色彩鲜艳的小瓢虫 。不料 , 一位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一眼便识破了其中的问题 , 瓢虫在白垩纪时代还没有演化出现 。
【6600万年前恐龙长这样!这部片子让“侏罗纪”特效都out了】这张隐居森林翼龙的生态复原图 , 至今悬挂在汪筱林办公室显眼的位置 , 时刻提醒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