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万年前恐龙长这样!这部片子让“侏罗纪”特效都out了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文 | 《中国科学报》采访人员 胡珉琦
初夏的荧幕 , 恐龙霸屏!
然而 , 系列电影《侏罗纪世界3》和BBC自然历史部制作的古生物纪录片《史前星球》的口碑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
前者震撼的电影特效难以收买观众的心 , 这届观众要的是“真实感” 。
《史前星球》将CGI(计算机图像技术)动物与现实取景的自然地理环境融合 , 创造了壮观的视觉效果 。而且 , 制作团队还表示 , 纪录片里展示的恐龙的一切 , 都是基于目前最新的科学发现和观点 , 不是凭空捏造的 。
为了科学复原 , 他们专门找到古生物学家、植物学家、科学插画师等多领域的专家 , 只为呈现更接近6600万年前的生态世界 。
这部史前生物“复活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究竟如何呢?
6600万年前恐龙长这样!这部片子让“侏罗纪”特效都out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前星球》海报
形态复原
科学性:★★★★☆
艺术性:★★★★★
一切古生物复原都是从化石标本开始的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古生物科学复原设计师王宇介绍 , 他们会利用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者三维扫描仪扫描化石骨骼标本 , 生成三维数据 , 从而确定骨骼三维形态 , 然后附上软组织 , 包括肌肉、脂肪、皮肤 , 最终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动物形象 。
“但由于大部分被发掘的化石材料是不完整的 ,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 从现生的近亲物种中推演出它缺失的部分可能长什么样 。”王宇表示 , 这也意味着古生物复原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呈现 。
而随着更多化石证据以及新的研究成果的涌现 , 同一个古生物的复原细节也在不断变化 , 并接近真实 。在他看来 , 一个复原形象就代表了一个阶段科学认知的总结 。
《史前星球》大量出现的恐龙类群都是带有羽毛的 , 但在1999年同样由BBC制作的著名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中 , 恐龙却是披鳞戴甲的冷血爬虫形象 。
这是因为20多年前 , 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逐渐发掘出了许多带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 , 它们不仅改写了鸟类起源的历史 , 也突破了人们对恐龙外形特征的固有认知 。
再比如 , 新的研究显示霸王龙在内的一些肉食恐龙是有“嘴唇”的 , 闭起嘴时牙齿会被遮挡起来 , 而且鼻孔的位置也更接近吻端 。
他还提到 , 本片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细节值得留意 , 那就是不同生物的个体差异 , 体现在雌雄差异和年龄差异 。而在过去 , 甚至会把成年个体和幼年个体认成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
王宇认为 , 纪录片对恐龙形象的这些细节还原 , 在基于现有科学的描述和观点方面 , 做得十分出色 。
但是 , 纪录片中并非所有的形态特征展示都有科学依据 , 有些想象简直“惊为天人” 。
比如 , 一群出现在沙漠里的无畏巨龙 。它是一种大型新型蜥脚类恐龙 , 体形巨大、脖颈修长 , 成年体可达25米高 。然而 , 在纪录片中无畏巨龙的脖子极其独特 , 因为在它的上面整整齐齐附着着两排伸缩囊 , 它们可以从上至下逐一鼓出 , 然后从下至上缩回 , 而这些伸缩囊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求偶表演 。
6600万年前恐龙长这样!这部片子让“侏罗纪”特效都out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畏巨龙
“有化石证据发现 , 一些大型蜥脚类恐龙颈椎分布有空腔 , 作用在于减轻重量 , 以及可能容纳协助呼吸的气室 。”但王宇直言 , 在影片中呈现出类似于现生鸟类求偶显示的气囊结构 , 应该是加入了科学幻想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