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虐兵文化 韩剧真敢拍


剑指虐兵文化 韩剧真敢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韩思琪
接入Netflix后 , 韩剧擦亮了自己的一块招牌:敢拍 。
剧集向短 , 精品化赛道的比拼也越来越卷 , 而种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内容和风格实验都能快速被市场验证效果 。在《如蝶翩翩》《我是遗物整理师》之外 , 体量仅六集的韩剧《D.P:逃兵追缉令》成为Netflix今年推出的第三部高分韩剧 。
《逃兵追缉令》为何脱颖而出呢?
因为将社会的禁忌话题制作成影视作品 。丑闻不断的韩国兵役制度 , 现实韩国的军中霸凌 , 《逃兵追缉令》拍摄的不只是漫画改编 , 同时还是韩国社会现实的直接改编 。2014年发生的两起虐兵案让黑暗中军队系统的腐烂被曝光在大众面前 , “京畿道栾川惨案”被虐待长达三十天之久、最终死亡的尹姓陆军 , 在遭受长期虐待后暴起报复社会的林兵长 。
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槿惠下令追责:“只有每个官兵的人权得到保障 , 人格获得尊重 , 他们才会产生自豪感和主动性……”这句总统发言也成为《逃兵追缉令》故事的开头 。片名中的“D.P”全称是Deserter Pursuit , 即为追缉逃兵而设立的特别小组 , 这部剧还有另一种译法:狗之日 , 相较之下《狗之日》或许更切中故事内核 。主角安俊浩的监察身份就像是内部警犬 , 他从制度处“租借”一部分权力 , 追缉逃跑的士兵从而换取一些轻松 , 但代价是要成为走狗 , 咬向曾经的同类:被霸凌欺侮的服役者 。
故事的主角安俊浩是特殊的 。他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自保 , 在故事的开篇他的人生被命运写上了一笔“债” , 因工作上的疏漏没能及时将第一个追缉的对象抓获 , 逃兵在这个时间差里烧炭自杀——如果找到他 , 或许他还不至于丢了性命 。安俊浩选择加入警犬队伍 , 或许还有救赎的动机 。片头最终定格在安俊浩回转头看向镜头的一刻 , 他对权力、制度霸凌的诘问呼之欲出 。
安俊浩的前辈对他说 , “没有痛苦的教训就没有意义 。未经牺牲 , 人类就无法获得任何东西 。”然而 , 服从性测试的痛苦、折辱 , 抹去一个人之为人的所有尊严 , 这样的教训教义何在?牺牲谁?何物被选中成为“震慑示范”的代价?军中霸凌嵌套的是韩国几近病态的“前后辈文化” 。无处不在的上下关系 , 森严的等级秩序 , 令人窒息的服从性训练 , 这些是《逃兵追缉令》能够唤起不够了解韩国兵役文化观众的原因之所在 。
当观众跟随安俊浩的视角进入故事 , 就决定了要不断接受拷问 。凶案 , 犯罪 , 写在类型上的标签并不是《逃兵追缉令》要讲的重点 , 故事讲的是庞大的系统与困在其间有信念却备受煎熬的个人 , 利维坦机器恒在 , 然而普通人拥有被困 。这类主题其实也是韩剧探索出的一套语法 , 《秘密森林》等一系列主打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剧集均在此类:故事的主角往往是系统运转中齿轮咬合不上的那个部分 , 而这些备受煎熬的人正是撬动系统自检、完成更新的“硬骨头” 。
当然 , 《逃兵追缉令》的主角身上的高光更稀薄 , 他的身份也让他的道德处在暧昧中 , 同样的这个人物的设定复杂了起来 。身为军队系统的“打手” , 安俊浩就像是平庸之恶的一环 , 但同时他又在对抗着制度的异化 。他如何质疑 , 又该怎样反抗?故事的结尾用一次成功的出逃 , 微弱地指向了理想主义的彼岸 。
是的 , 故事仍然小心地植入了一种微弱的理想主义 。导演通过黑板上演绎的蒙提霍尔经济学问题 , 向屏幕前的观众展示:重要的是要相信可能性 。蒙提霍尔问题是一道概率题 , 受困于惯性抱紧原本的选择胜率只有三分之一 , 试着去推一下旁边的第二扇门胜率可以升到三分之二——因为后面得知一道空门的变数 , 会受到第一个选择的影响 , 让结果而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