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德:金融市场核心操作系统的自主创新亟待加强

2021年4月25日,凯美瑞德与建信金科联合研发的中国建设银行投资与交易集约化运营平台(一期)成功投产上线,该项目是建设银行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蓝芯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行新一代IT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直接服务于金融领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核心系统国产化的国家战略 。该项目的上线,不仅表明国内银行开始逐步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也证明国内系统供应商的自主研发能力与竞争力在大幅增强 。
近年来,关键行业的核心软件系统特别是底层核心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成为投资领域热议的话题,也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就从财税、研发等八方面提出了37项举措 。行业操作系统是指特定行业的IT系统群中负责实现行业基础流程与核心逻辑、解决行业难点、提供底层服务、支持上层各类辅助应用系统的底层平台,每个行业在操作系统自主研发方面的创新发展之路也有所区别 。最近,环球网财经采访人员专访了清华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凯美瑞德公司CTO孟江华先生,孟江华先生向采访人员详细讲述了金融市场领域操作系统(TCM-OS)自主创新的最新进程 。
清华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凯美瑞德公司CTO孟江华
金融市场核心操作系统是金融运转的“主动脉”
孟江华博士向采访人员介绍道:“中国金融运转的主市场是银行间市场,这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交易的市场,包括了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等,央行则是这一市场中居于中枢位置的管理者与参与者;银行间市场有调节货币流通和货币供应量、调节银行之间的货币余缺、金融机构资产投资及风险对冲的作用,它是整个社会货币供应的第一层分配平台 。”
银行间市场有多庞大呢?据孟江华博士介绍,以大家熟知的股票市场作为参照,目前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在80万亿左右;而银行间市场的整体规模,则是资本市场的3倍以上,存量资产在百万亿级,年交易总量更是达到千万亿的量级 。
金融市场操作系统便是各家金融机构用来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底层生产系统,直接影响到交易的安全性、及时性,以及交易数据的准确性 。截止到目前,国内大中型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绝大多数还都是采购国外大型供应商的成熟产品 。“每一个系统几乎都是投资过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大工程,获得的还只是产品几年的使用授权,授权期满就需再次购买,在系统使用过程中还要每年支付高昂的服务费 。”孟江华博士介绍到 。
科技能力定义了银行业务的边界
国内大中型银行普遍采用国外的金融市场操作系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孟江华博士提道:“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的行业软件巨头提供的系统,普遍经历过数十年的市场检验,其成熟度、稳定性和扩展能力经过了大量客户长期使用的验证,并经历过多次重大市场事件的考验,这种持续稳定的系统表现,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技术保障能力,更要求系统设计者对于金融业务有很高层次的全局理解并对市场及业务未来发展具备战略前瞻性 。”
不容回避的是:金融市场操作系统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操作系统和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则是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是大家无法回避的挑战,同时也是国内系统供应商不懈努力的奋斗方向 。
不仅如此,金融市场操作系统不同于功能性模块,功能性模块聚焦于某一局部的当下业务需求,未来进行替换的代价不大 。而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市场操作系统是所有功能性模块的基础,替换基本意味着全局推倒重建,因此需要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对于金融机构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和大的功能需求做出预判,并预留下足够的架构扩展空间和调整自由度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和系统已经不是金融业务的跟随者和服务者,在很多场景中已经成为业务的引领者 。换个角度讲,科技能力决定了业务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和边界;如果金融市场操作系统的设计欠佳、容纳度不够,必然会对银行未来业务发展形成制约和掣肘 。”孟江华特别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