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兴起下,印尼电商路在何方?( 二 )


例如 , 当用户购买食品百货时 , 他们会更希望当天到货 。因此 , 与电子设备类的商品相比 , 我们更需要考虑如何确保产品品质和产品的过程体验 , 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 “最后一英里”(终端配送)效率和供应链方面的水平 。
新机遇的驱动力
笔者认为 , 以下两点因素或许会成为上述内容中新机遇的驱动力所在 。
首先是消费者 。疫情之下 , 受政府封锁策略和对线下消费场景的顾虑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线上完成购买行为 , 并且这些产品会更加偏向于如杂货这样此前不怎么会被考虑的类别 。接下来 , 随着购买行为的增多 , 这一行为也在逐渐习惯转变 。作为结果 , 这一领域中呈现了惊人的增长率 。如笔者公司(AC Ventures)所支持的初创企业 Segari 。当下 , 我们正在亲历这种难以置信的增长 。
另一个驱动力会是电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从物流到支付再到互联网渗透率 , 这些方面的改善极大提高了电商在横向和纵向方面的发展能力 , 并且也使得越来越多此前无法被覆盖的地区接下来在发展电商业务时展示出了更大的市场前景 。
为下沉场景而生的全新模式
日益成熟的消费群体和电商基础设施也为新机遇和差异化模式的出现提供了成长土壤 , 而这些因素也让接触到更多新客户以及在更加垂直的层面上提供产品愈发变得可能 。更重要的是 , 较那些试图或者正在进入这些领域的现有电商平台们而言 , 这些新模式的出现也为其中的新生初创公司提供了竞争优势 。
如拼多多 , 这家企业通过在线团购模式开创了社交电商的概念 。这种以低价(通过走量实现)、同亲友(或者熟识的人)一起购买的消费模式对新兴消费者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 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网购时的信任鸿沟 。以此为起点 , 在线团购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于此 , 不难发现 , 与淘宝或者京东这些老牌电商平台相比 , 拼多多的切入点明显有着很大的不同 。
在印尼 ,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已经出现通过团购和低价策略来解决新客获取难题的社交电商模式 。比如 Kitabeli 和 Rumahan , 这些初创公司正在印尼的二三线地区通过团购机制来吸引新用户加入网购大军的行列 。前者更多的关注于日常用品 , 后者则通过社区筹资的形式来实现高客单价商品(如家电)的购买 。
另一些差异化模式的出发点在于帮助改善产品的过程体验 。如 , 中国所出现的一种适用于生鲜产品的销售模式——社区团购 。它通过社区中的 “代理人/团长” 来解决获客和 “最后一英里” 配送的环节 。
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用户间的信任 , 并且也能够解决物流的瓶颈问题——因为日常杂货商品的配送成本在 “最后一英里” 时显然会高上许多 。在这个模式中 , 代理人则可以囊括所在社区的所有采购订单 , 并承担起相应的配送职责 。我们在去年疫情期间所支持的企业 Segari 就是这种模式 , 它取得了巨大成功 。
印尼中小微企业当下的电商化转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切入点所在 , 它们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 “客户群体” 。
此前 , “warung” 们甚至会需要临时关店 , 在取完货后才能来接着售卖 , 并且这种情况往往会在一天内多次发生 。对商店的销售效率而言 , 这种做法显然起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 尤其是他们可能会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往返路程 。
通过网上订货以及供应链的支持 , 在印尼 , 如 Ula 这样的初创企业正在帮助 “warungs” 们解决效率和成本上的问题 。当然 , 也有一些像 “Majoo” 这类的 “线下版 Shopify” 在帮助 “warungs” 实现在线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