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二 )


飞船方面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介绍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具备了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 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 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 , 由一艘飞船作为发射飞船的备份 , 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 。神舟飞船研制队伍采用“滚动待命”策略 , 与火箭一样 , 在前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 , 后一艘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 , 具备8.5天应急发射、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 。
“神箭”未来每年两发运送航天员
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一直以来 , 该型火箭就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专列” 。
自1992年立项、1999年首飞以来 , 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 , 发射了5艘无人飞船、2个空间实验室和7艘载人飞船 , 均取得圆满成功 , 将12名、17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史册上 , 长二F火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21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开局之年 , 长二F火箭也迎来了高密度发射年 , 今明两年计划执行4次发射任务 , 发射密度前所未有 。此外 , 未来几年 , 长二F火箭还将继续以每年两发的高频率执行发射任务 , 在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运营过程中担纲重任 。
一个多月前的4月29日 , 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 。5月29日 , 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 提前为航天员送去他们在空间站所需的生活用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 , 以及用于天和核心舱补加的推进剂等 。
长征“三勇士”各司其职 , 共同构建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地运输走廊” 。
航天员在轨工作面临三大考验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 3名航天员将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验证 , 包括长期驻留、再生生命保障、空间物资补给、机械臂操作控制、在轨维修等 , 还要开展空间飞行人体生理行为能力方面的研究、医学样本的分析处理等一系列实验和试验 。
“这次航天员要进行两次出舱活动 , 验证出舱活动的技术以及保障能力 , 为后面的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黄伟芬说 。
她坦言 , 与过去的载人飞行任务相比 , 此次以及未来的航天员乘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首先是身体素质的挑战 。黄伟芬说 , 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才能确保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工作和生活 , 长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肌肉、骨骼、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增加 , 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上肢力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载人飞行中 , 航天员要经历超重、震动、噪声、失重、旋转冲击等多种环境 , 只有健康的体魄和足够的体能储备 , 才能耐受和适应这些环境因素 , 完成艰巨的操控任务 。
其次是心理素质的挑战 。航天员长期生活工作在狭小的空间站环境中 , 远离家人和过去的工作环境 , 加上失重、震动、噪声 , 容易使他们出现烦躁、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 。另外 , 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重要任务以及各种故障的应急处置 , 也要求航天员必须沉着冷静、坚毅果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