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六问亚洲象北移:专家预计象群回家时间大约在冬季( 二 )


陈明勇表示,由于目前雨季野外食物相对丰富、田间玉米成熟,投食诱导已不怎么起作用 。北移象群曾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多日 。
四问:象群未来比较理想的迁移方向在哪儿?
多位专家提出,云南元江以北地区温度、植被食源、海拔等因素并不适合亚洲象长期生存,亚洲象可能面临不适应气候突然变化、患病概率增加、健康状况难以保障的风险 。同时距离原栖息地太远,这个象群将难以与其他象群进行基因交流,近亲繁殖、种群结构不稳定等因素会导致该族群逐步退化,乃至家族小种群灭亡 。
不过,陈飞提出,目前希望象群南返至原栖息地只是人类的主观意愿,哪个地方有食物、哪个地方适合生存,象群很可能就会将其作为栖息地 。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未来象群在南返途中寻找到适合长期生存的栖息地,也可对其进行就地保护 。
此前,在进入昆明市晋宁区一段时间后,象群突然停止北移,并朝西南方向移动,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 。据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最新消息,6月17日晚,北移象群经过跋涉,离开易门县域,在晚9点48分进入峨山县大龙潭乡 。
专家研判认为,由于雨季河流涨水,小象无法渡过红河,象群南返时间至少在雨季过后 。
“预计象群回家时间大约在冬季 。”陈明勇表示,目前还在努力引导象群向南迁移,让象群逐渐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或者回到普洱、西双版纳原栖息地 。
五问:如何减少人象冲突?
象群频繁走出保护区盗食农作物,人象活动空间重叠度提高,如何缓解人象矛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
短期而言,解决人象冲突的总体原则为“盯紧象、管好人、理好赔” 。目前,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已覆盖云南全省,这次北移象群肇事的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也已启动 。
此前,亚洲象栖息地西双版纳、普洱市等地,对减少人象冲突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结合无人机监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开发了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应用平台;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种植千亩食物源基地,并适度建设野外硝塘;使用电子围栏对村寨进行物理隔断,以实现人象分离 。
陈明勇认为,长远来看,减少人象冲突的关键还是尽可能减少人象混居 。对于亚洲象肇事严重区域内的重点村落和零星散居户,当地可进行适当搬迁安置;同时推进亚洲象栖息地及食物源基地建设,避免野生象无序扩散 。
“中国应立足当下,率先建立一个在高速发展的21世纪保护大象、解决人象冲突的新模式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研究员堪珀斯·阿瑟斯·何塞·阿荷穆萨说 。这位国际著名大象保护专家认为,如果中国能成功解决好“人象冲突”,未来中国经验可引领世界 。
六问:未来采取何种方式保护亚洲象?
近期的“全民观象”,让亚洲象保护这一议题走到公众面前 。目前,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域已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0.98万公顷 。
为进一步加强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在昆明成立 。与此同时,多个亚洲象保护的国际合作项目也在同步推进,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老挝北部三省签订合作协议,形成总长约220千米、面积近133平方千米的5个联合保护区域 。
云南持续实施亚洲象栖息地恢复改造试点,2019年编制了《亚洲象栖息地生境保护与恢复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已完成修复面积600余公顷 。
“未来要多从满足亚洲象需求角度开展保护工作 。”陈明勇建议,可以在野生亚洲象传统活动区域开展栖息地建设 。应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消除在保护区内实施林木疏伐、计划烧除等修复改造措施的法律障碍,从而增加保护区内野象食物供给 。同时,积极推进以亚洲象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通过生态补偿等措施,增加亚洲象的生态迁移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