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深地深空,自主创新“深处”突破


深海深地深空,自主创新“深处”突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今全球处于新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重要时刻 , 其中深海深地深空既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 更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24日下午 , 中国企业论坛科学家讲坛环节 , 来自我国深海深地深空领域的三位专家相聚一堂 , 碰撞思想火花 , 传递科学声音 。
人们常用“找不着北”形容做事没方向 。相比“找到北” , 更关键的是“自主找到北” 。北斗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自主研发、核心元器件全部国产化的科技成果 。“当中至少凝聚了三代半人的努力 。”“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 , 北斗运行在轨支持中心总工程师杨慧以一场名为“仰望星空北斗璀璨”的演讲 , 带大家回顾了北斗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 。
“设备虽小巧 , 却是多个学科的综合 , 统计到元器件层面 , 约有30余万人400多家单位参与研制建设 。”杨慧介绍 , 北斗系统研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以导航卫星的“心脏”、能直接决定导航精度的原子钟为例 , “北斗三号”能实现1000万年仅误差1秒;除针对设备本身的研发 , 航天器的设计也为原子钟高效工作提供了舒适环境——保持在每24小时波动0.1度 , 且寿命期内一直持续如此 。目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成功发射59颗卫星 , 作为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应用于各行各业 , 尤其是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 。杨慧透露 , 下一代北斗系统将定位于天地一体化的时空基准网和导航信息服务网 , 建设成为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系统 。
10909米!这是由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的深潜纪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就是“奋斗者”号背后的一位奋斗者 。“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只是刚刚开始 。探索是发现的基础 , 要在未知领域积极探索 , 才有可能发现科学技术的新方向、新成果 , 最终实现技术服务生产生活 。”叶聪说 。
【深海深地深空,自主创新“深处”突破】高压、寒冷、黑暗、生命奇特、地形陡峭……这是深海作业要面临的挑战 。“极端条件逼出了极致设计 。”叶聪介绍 , 不仅是在技术上 , “奋斗者”号在任务组织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创新 , “比如以前不同项目间是串行 , ‘奋斗者’则尝试了并行 , 确保时间利用更加有效;整个项目从基础研究、总体集成、关键技术、保障等采用项目群管理模式 。”据介绍 , 目前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已成为我国海洋科技能力的核心支撑 , 也有越来越多制造企业“下海” , 测试制造能力极限 。“未来我们还将建设新型设备 , 进一步完善深海装备谱系 , 并开展深渊和极区的深潜科考 。”叶聪表示 。
“上天”捷报频传 , “下海”颇有成效 , “入地”方面 , 我国同样实现重大突破 。“‘地下工作’更隐蔽 , 公众了解也更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郭旭升介绍 , 深地有着坚硬岩石层进入难、探测信号弱、分辨率低、仪器设备稳定性差等技术挑战 。在“向地球深部进军”这一重大战略科技探索中 , 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按照中国的地质特点 , 确立了以高成熟、强改造页岩气生储、保存机理为核心的研究新思路 , 通过页岩矿物组成、气藏演化及岩石物理等基础研究 , 形成富集规律新认识 , 研发新技术 , 借此发现了涪陵页岩气田这一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 , 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926亿方 , 已建成年产能100亿方 , 日产气可满足3400万户家庭日常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