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长近一米!我国首次发现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生王晗在王博研究员指导下,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合作,报道了来自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混翅鲎一新属新种——秀山恐鲎(Terropterusxiushanensis gen. et sp.nov.) 。此次发现填补了混翅鲎类在中国,乃至整个冈瓦纳大陆的空白;也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记录,扩展了我们对此类动物形态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的认知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
体长近一米!我国首次发现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
文章图片
恐鲎体形较大,体长可达近一米 。其第三对附肢特化增大,并具密度较高的硬质长刺;后体及尾部似蝎 。科研人员基于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分析,重建了秀山恐鲎的形态,并确定了其在板足鲎家族中的系统发育位置 。
体长近一米!我国首次发现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
文章图片
新材料保存完好的附肢,以及生殖附属器、尾部、体表纹理等特征,为混翅鲎科形态多样性讨论提供了诸多新证据,其中具有“嵌合”形态特征的恐鲎附肢Ⅲ指示了混翅鲎类群具有较为复杂的演化历史 。此外,华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浅海地区尚未发现大型捕食性动物,而恐鲎作为具捕捉“利器”的大型节肢动物,极有可能在这一环境中扮演着顶级捕食者的角色 。
【体长近一米!我国首次发现已知最古老的混翅鲎化石】(总台采访人员吴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