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收钱说话”的探店达人,不要也罢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评论 “收钱说话”的探店达人,不要也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蒋璟璟
新消费带来新营销 。如今 , 依靠探店视频来为商家引流 , 已然成为不少短视频平台的常规操作 。而探店达人们一边进行现场拍摄 , 一边不忘给商家带货 , 不仅给商家带来营业额 , 自己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 , 在这场一拥而上的流量游戏中 , “低价团购+达人引流+商家接单”的变现模式渐渐浮出水面 。市场上的达人多了 , 乱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比如 , 一些达人打着探店名义 , 吃霸王餐的事件频频发生 。还有达人要挟商家 , 要么不收费 , 要么就写差评 。(法治日报)
白吃白喝还能月入百万?在很多人看来 , 探店达人 , 简直是最理想的职业了 。然而 , 在另一些人眼里 , 所谓“探店达人”却更像是新型“网络乞丐” , 死皮赖脸、吃拿卡要 , 烦不胜烦俨然是可恶至极了 。事实上 , 就如同其许多职业一样 , 人前光鲜、背后暗黑 , 确乎是某些“探店达人”的真实状态 。其挟粉丝以令店家 , 很多时候的确是吃相难看 。
所谓探店 , 原本的逻辑是基于真实生活经验、分享美好消费体验 。本质上 , 也算是“民间互帮互助”了 。这套逻辑 , 显然是相对于大众媒介形形色色、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而言的 。也即 , “不信广告的自卖自夸 , 只信网友的现身说法” 。但问题在于 , 当探店变成专业化、职业化 , 而不再是个体自发的、单纯的“体验共享” , 由此则必然扭曲内在的客观中立属性 , 必然造成意见污染与信息失真 。
探店变成生意 , 探店达人成为一种职业 , 那么就一定会衍生出“有偿探店” 。商家不给钱 , 就踩得一无是处 。商家给了钱 , 就吹得天花乱坠 。时至今日 , 很多探店达人成了是生意人 , 更像是拙劣的“街头艺人” , 夸张的表情 , 老套的台词 , 对应着其味觉审美的粗鄙与不可信 。“入口即化”“肥而不腻”“Q弹爽口”“古早地道” , 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词 , 也难怪越来越多的网友对之脱敏、无感了 。
【封面评论 “收钱说话”的探店达人,不要也罢】包括探店达人在内 , 所有的“消费博主”其内在的价值 , 就在于通过“好物推荐” , 提高供需双方的适配效率 , 改善公众的消费体验 。若是枉顾这一根本前提 , 只顾着“恰饭”“捞钱” , 甚至成为增加商家经营成本的“网络乞丐” , 那么无异于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 最终被抛弃并不让人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