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二 )



文章图片

音乐剧《爷们儿》在《爱乐之都》呈现
告别《爱乐之都》舞台时 , 音乐剧演员郭耀嵘说:“我没有止步于此 , 我要回归舞台 , 回归剧场 , 给更多观众带来现场的音乐剧的魅力 。”7月8日起 , 上海剧场即将大幕重启 , 许多《爱乐之都》的观众也期待着走进剧场 , 领略现场的魅力 。
“《爱乐之都》的意义在于 , 为音乐剧全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马晨骋说 , “它不光推介了一批音乐剧演员 , 也将幕后的音乐剧导演、制作人等推到台前;不光以世界经典剧目吸引观众 , 也推介了许多中国原创音乐剧 。希望《爱乐之都》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上海扎根 , 做出更好的作品 , 让音乐剧成为响亮的上海文化品牌 。”
中国音乐剧“三步走” , 每一步都必不可少
回忆起20年前百老汇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引进 ,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将其形容为一场“破冰之旅” 。“那时候 , 一部歌剧、一台话剧连演三五场已经很了不起了 , 大家根本不知道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 《悲惨世界》一来就演21场 , 闻所未闻 。我们提前半年就开始预热 , 但第一周演出时 , 后面还有票子没卖完 。可是演到最后一周 , 票就不够卖了 , 只能加座 , 过道都坐满了 。可见在演的过程中口碑出来了 , 经典音乐剧的魅力抓住了观众的心 。”
《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音乐剧《悲惨世界》
有了《悲惨世界》的成功 , 上海大剧院随后几年保持着每年上演一部经典音乐剧的节奏 。2003年 , 《猫》演了53场;2004年 , 《音乐之声》演了35场;2005年 , 《剧院魅影》演了100场;2006年 , 《狮子王》演了101场;2007年 , 《妈妈咪呀!》演了27场……几乎一开始就把“巅峰”级音乐剧一网打尽 。
《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音乐剧《狮子王》
令张笑丁兴奋的是 , 几部经典音乐剧的引进 , 在上海播下了音乐剧的种子 , 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我看来 , 音乐剧是现代舞台艺术形式中的集大成者 , 几部剧的引进 , 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商业戏剧的运作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也培育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剧观众 , 促成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的建立 , 也推动了上海文化广场这个音乐剧专业剧场的建设 。”
《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妈妈咪呀!》中文版
原版音乐剧的引进打下基础 , 中文版音乐剧的制作也逐步开启 。2011年 , 马晨骋参与制作的中文版《妈妈咪呀!》是第一部西方经典音乐剧中文版 , 在上海开启首轮演出 。十年来 ,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引进了原版音乐剧《芝加哥》《摇滚学校》 , 制作了《周日恋曲》《面试》中文版 , 创作了《伪装者》等原创音乐剧 。
《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音乐剧《伪装者》
在马晨骋看来 , 中国音乐剧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原版音乐剧的引进 , 这个过程培育了市场、树立了标准;第二阶段是中文版的制作和原创音乐剧的制作 , 为中国音乐剧培养了许多台前幕后的专业人才;第三阶段是产业化阶段 , 人才培养、艺术教育、管理营销、衍生品开发等并驾齐驱 , 中国音乐剧进入系统化运转阶段 , 开始创造并经营自己的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