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三 )


《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音乐剧《猫》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做自己的原创音乐剧 。疫情发生以后我们的确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打磨原创 , 原创作品也有了更多让观众看得到的机会 。希望等到市场真正开放的那一天 , 中国原创可以与世界抗衡 。”马晨骋说 。
打造“东方百老汇” , 上海还需要做些什么
2018年之后 , 张笑丁明显感觉到 , 中国音乐剧市场进入了“快车道” 。“郑云龙、阿云嘎等音乐剧明星诞生 , 本土制作‘井喷’ , 再加上疫情影响 , 海外引进剧目很少 , 给了中文版和原创音乐剧更多机会 , 许多剧目‘一票难求’ 。”
而张笑丁时时省惕的是 , 由流量明星直接拉动的音乐剧市场繁荣 , 是不是一种泡沫繁荣?粉丝经济“退烧”之后 , 作品是否还有生命力?
入局的上海大剧院 , 近年来不断寻找优秀的音乐剧创制人才 , 参与制作和孵化新的音乐剧作品 。今年下半年 , 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出品的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将迎来首演 。此外 , 上海大剧院和大麦Mailive共同打造的“新音乐剧孵化计划Fly Plan”已积累多部作品 , 其中一部《成为母亲》 , 最近已在美国完成剧本朗读 。
“即使在疫情中 , 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创作 , 我相信其他制作团队也是一样 , 大家都在利用这段时间沉下心来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 这条路到底要如何往前走 。”张笑丁说 , “在大幕重启后 , 希望能尽快复苏 , 抓紧艺术创作、人才培育和市场引导 。”
要打造“东方百老汇” , 张笑丁认为 , 上海还需要更多音乐剧专业剧场 。“‘演艺大世界’的集群效应正在形成 。而不久的将来 , 西岸大剧院落成后 , 一个大剧场将被定位为音乐剧专业剧场 。我相信 ,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 需要更多更好的剧场 , 才能激活整个市场和生态 。”
《爱乐之都》收官在即,上海离“东方百老汇”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岸大剧院效果图
马晨骋说:“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类似《爱乐之都》的尝试 , 跨出演艺边界 , 借助其他媒介让更多人了解、喜欢音乐剧;还要通过参与国际经典制作来培养、锤炼本土人才和优秀演员 , 从而进一步积淀出打造原创、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我们做的戏不仅是给上海人看的 , 也不仅是给中国人看的 , 是要给全世界的人看的 。”
在他看来 , 上海要孕育“东方百老汇” , 不是靠一部剧 , 一个剧场 , 还有赖于文旅产业的整体布局 , 经济和文化的持续发展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观众 , 不是美国的观众、英国的观众 , 是世界的观众 。当上海有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的时候 , 才会真正催生‘东方百老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