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侏罗纪世界3》:好莱坞故事生产的贫乏无力(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侏罗纪世界3》采用65毫米胶片拍摄 , 可以说完全是为IMAX影厅所拍摄的一部视觉大片 , 片中也出现了很多新恐龙:野蛮盗龙、红盗龙、风神翼龙、南方巨兽龙等 , 确实让前半部分拖沓的节奏在后半部分的新型恐龙出场中找到补偿 。但就视觉效果而言 , 恐龙所带来的震撼、对人类世界的压迫感并不充分 , 甚至对恐龙的恐惧仅仅盘踞于恐龙基地而非潜入人类世界 , 在人类世界的恐龙是交易的商品 , 而非闯入者 。相比之下 , 《侏罗纪公园1》不仅编剧功底扎实 , 更代表了电影特效在当时的天花板 。同样是用了模型加CGI , 《侏罗纪世界3》中近景的恐龙用了模型 , 而中远景用的是CGI , 从视觉效果来说 , 并未超越前者 。在《侏罗纪公园1》中上天下水的各式恐龙已经登场 , 而时隔30年 , 《侏罗纪世界3》并没有提供更震撼的效果以及更富想象力的恐龙世界图景 。《侏罗纪公园1》最后一场当恐龙冲进恐龙展厅 , 对人类造物的摧毁、反抗以视觉互文的方式呈现是具有破环和宣誓感的 , 而经受了疫情三年的全世界人民真的可以面对这种虚弱的胜利吗?影片中蝗虫代表的食物危机、生态链断裂 , 岌岌可危的末世之景 , 被提及又被带过 , 拯救世界的是造就怪兽的狂人科学家 , 这个敷衍的解决方案 , 让《侏罗纪世界3》本应借助新的超级末世物种——凶猛又脆弱的变异蝗虫 , 但影片被分崩离析的叙事所撕裂 , 最终没有完成这一话题 , 进而蝗虫和恐龙于人类的关系也就没有被展现 , 而回避了这一问题 , 影片的末世图景就是乏力的、单薄的、有限的 。
文艺评论丨《侏罗纪世界3》:好莱坞故事生产的贫乏无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好莱坞工业的“返祖”并非怀旧 , 而是一种生产力的乏力 , 这不仅体现在故事层面也包括影像视觉呈现层面 。“生命自有出路”与“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上帝扮演者”始终处于角力中 , 这一主题未曾超越侏罗纪之前系列乃至西方科幻主题长久以来的切入点 。平庸的大团圆结局配上模糊的辨识度——这部从侏罗纪系列提取DNA的续集 , 只能证明该系列的基因进化乏力 , 迈向濒临也不足为奇 。
作者:龚艳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