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蚂蚁到星辰——科幻就是理想主义

本文转自:文汇报
从蚂蚁到星辰——科幻就是理想主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海报陈思诚
【从蚂蚁到星辰——科幻就是理想主义】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 , 科幻一直是我们最关切与热爱的主题之一 。对于科幻的感悟和期待 ,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而我想说的是个人对于科幻以及世界、人与自然的理解:“从蚂蚁到星辰——科幻就是理想主义 。”
近期我执导的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正在上映 。抗疫期间 , 暑期将至 , 影院刚刚回暖 , 观众需要温情和欢笑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我为孩子们贴心打造的梦幻礼物 。从严格意义上讲 , 它不是一部标准的科幻电影 , 更像是一部奇幻电影;它有科幻的元素 , 也有轻松的笑点,温暖的亲情 。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 , 从一只蚂蚁的视角向上推移 , 镜头扫过一栋居民楼的每一层窗口 , 进入到窗口后的每一个家庭 , 一对对望子成龙的父母 , 以及每个背负着父母重重期盼的孩子……最后镜头摇向天空 , 将视线投向浩瀚星辰 。这组镜头的寓意 , 是希望年轻人和孩子们对于我们所处的星球和无尽的宇宙 , 心怀美好的憧憬和想象;也希望启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未来人生的思考:眼望星辰、胸怀大海、国之少年、志洁行芳 。
优秀的科幻作品 , 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和进化的方向
接下来 , 我要重点打造的系列是刘慈欣老师的《球状闪电》 。大家都知道刘慈欣老师的作品 , 代表着中国科幻文学的高度 , 在全球范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 而他对于科幻精神的理解亦能够让我感同身受 。之所以选择《球状闪电》 , 正是因为它有这这个时代极其珍贵内核——人生需要理想主义 。
如果说 , 《外太空莫扎特》是我用少年的视角来表达人类对于浩瀚宇宙的热忱与向往 , 那么《球状闪电》则承载了每一个成年人对于人类共同的命运和使命感应有的悲悯之心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来讨论科幻?因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等科幻作品 , 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进化的方向 。我们电影人与科学家、宇航员之间虽然有着遥远的距离,但从内心出发 , 我们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是共通且一致的 。之前我在媒体访谈中提到过 , 电影人是造梦师 , 而科学和航天则付诸着时间与生命 , 一步一步的用真知和实践逐渐使梦想成真 。
在大时代里 , 个体只是尘埃 , 终归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然而 , 科学实现未来让人类延续;电影收存回忆让过往永恒——某种程度上说 , 我们都是“魔术师” 。
或许 , 我们能够留下的不多 , 身为电影工作者 , 我们可以做到的是点燃观众心中的火种 ,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从《莫扎特》这只蚂蚁做起 。开始时 , 我仅仅把它当做是送给我孩子的礼物 。因为我觉得已经太多年没有看到这个年龄层的小朋友想要看的电影 。在我小时候 , 我们拥有许多优秀的儿童电影 , 启蒙着孩童的思想 , 也启发了我对于电影的兴趣 。从电影里 , 感受到了奇幻、魔幻、科幻的魅力 , 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大震撼;从电影里 , 认识到了科学与想象力碰撞产生的神奇力量 。
2014年 , 我与郭帆、路阳以及宁浩等导演前往美国派拉蒙公司学习 。在那里 , 不仅感受到了工业电影的力量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 更震撼于世界电影工作者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我们也在世界同仁无数美好的作品影响下,体验与感慨着科幻的美好 。包括我很喜爱的《星际穿越》与《沙丘》 。这些艺术家们在自己能够穿透未知的领域中做着伟大而经典的实验,给人类造就了前往未来的夙愿 。回国之后 , 在大时代的推进中 , 我们感受到科技强国的当下 , 中国电影人的使命感与紧迫感 , 责任在肩 , 这重量前所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