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后的长江白鲟,只能在这些古籍和古画里永存
早在2019年12月23日 , 长江白鲟这种中国最大的淡水鱼便已正式宣告灭绝 。至于今年7月21日晚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全球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 , 只是最后的尘埃落定 。从中生代以来就存在、存世时间长达一亿年以上、曾与恐龙同期的长江白鲟 , 终于躲不过这一劫 。
虽然目前以“鲟”为名 , 但在数千年前的古人眼里 , 这种鼻子硕长如剑的鱼却称为“鲔”(wěi)
清刊本《毛诗名物图说》
先秦古籍:鲔即是鲟
在年代、著者、来历均神秘莫测的古书《山海经·东山经》中 , 有如下的记载:
【灭绝后的长江白鲟,只能在这些古籍和古画里永存】又南水行七百里 , 曰孟子之山 , 其木多梓桐 , 多桃李 , 其草多菌蒲 , 其兽多麋鹿 。是山也 , 广员百里 。其上有水出焉 , 名曰碧阳 , 其中多鳣(zhān)鲔 。
鳣是鳇鱼 , 鲔是鲟鱼 。西晋时为《山海经》作注解的郭璞解释 , “鲔即鱏(xún)也 , 似鳣而长鼻 , 体无鳞甲 。”也就是说 , 鲔虽然样子与鳇鱼相似 , 但长鼻子却是一目了然的区别 。
清刊本《山海经存》
在周朝的《诗经》里 , 也有鲔的存在 。除了《卫风·硕人》的“鳣鲔发发”和“《小雅·四月》的“匪鳣匪鲔”之外 , 最著名的一处当属《周颂·潜》: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
大意是说:美好的漆水和沮水里 , 有多种鱼类在栖息 。既有鳣鱼和鲔鱼 , 还有鲦(tiáo)鲿(cháng)和鰋(yǎn)鲤 。以它们来祭祀祖先 , 求得福祉永久绵延 。
除《诗经》外 , 《礼记·月令》里也有“荐鲔于寝庙”的记载 。根据《毛诗序》里的解释 , 冬天各种鱼都可以献 , 但春天只祭献鲔 。至于为什么长江流域的鲔会跑到黄河流域去 , 从三国东吴的薛综、西晋的陆机到北魏写《水经注》的郦道元 , 都一致认为鲔是从长江的支流一路北上 , 最终抵达洛阳龙门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为《说文解字》作注时认为言之成理 , “不然鲔出江中 , 何以西周能荐鲔也?”
可见在河流丰沛、水系发达、南水自然北调的先秦时期 , 在洛阳目睹鲟鱼实在不算大惊小怪 。
汉朝以后:鱏即是鲟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文》里 , 有“横江湖之鳣鱏兮 , 固将制于蚁蝼”的句子 。这么大的鱏鱼 , 极大可能只会是长江里的白鲟 。
而到了东汉 , 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只有“鲔”字、“鱏”字而无“鲟”字 。鲟 , 只是“鱏”后来才有的写法 。
西晋时 , 名臣张华作诗“玄鹤降浮云 , 鱏鱼跃中河” , 此时已经习惯用“鱏”不用“鲔” , 今天的鲔鱼也再没有长鼻子 。南朝时庾信的父亲庾肩吾赋诗“海鸥时出没 , 江鱏乍噞喁” , 可见鲟鱼多半已经只在长江流域常见 。唐代沈仲昌写“江南仲秋天 , 鱏鼻大如船” , 宋代王安石写“白沙眠騄骥 , 清浪浴鱏鱼”……南北朝以来的一千多年里 , 鲟鱼都在诗人的眼里翻腾出没 。
明《搜山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到了明朝徐熥写“霜侵远渚鲟千尺 , 月照寒芦雁一声”时 , “鲟”已经取代了“鱏”的写法而存在 。
在医家的眼里 , 鲟鱼又是另外一番用途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鳞之四》说 , 鲟鱼“其鼻长与身等” , 气味“甘、平、无毒” , 主治“补虚益气” , 尤其是长鼻的肉更被称为鹿头 , 因为滋味鲜美似鹿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刊本《本草纲目》
- 就这?两帝一后的阵容玩砸了!两部国产科幻片赶来救场
- 《王牌对王牌5》收官期要火,除了黄晓明潘长江,还请了郎朗夫妇
- 《如懿传》海兰黑化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得罪了如懿和海兰
- 赵丽颖微博粉丝一周掉落八千多个,复出后的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 刘敏涛的选择是对的,离婚后的她过得很潇洒,还成功地再火了一把
- 《星汉灿烂》凌益最后的结局如何?
- 《甄嬛传》皇后的宠物是猫,为什么甄嬛的鹦鹉不会说话?
- 谭松韵到底瞒着拍多少剧?《锦衣之下》上榜,最后的你肯定看过
- 花30块买了周杰伦的新专辑,听完之后的感受只有两个字:一般!
- 有种基因叫“隔辈遗传”,被潘长江女儿潘阳完美躲避,却被外孙中标